[发明专利]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及采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5672.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孔新;马雪征;王贝贝;陈雪;李慧鹏;牛羽;李赫;江笛;宋大伟;刘清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样 呼出 气体 样本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气溶胶采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及采样方法。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包括采样瓶,所述采样瓶形成有用于容纳采样液的容纳腔,所述采样瓶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出气喷头,所述出气喷头具有与进气通道连通并用于降低从进气通道所导出气体压力的减压腔,所述出气喷头设有至少三个使减压腔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至少三个通气孔呈放射状设置于出气喷头上。本发明适用于对人呼出气体中气溶胶的采样,本发明可用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检测,采样方法简单,无需专业人员即可完成,便于后续进行批量生物学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气溶胶采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及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使更多人意识到病毒通过环境中生物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研究证实,不止新冠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都会通过病毒携带者呼吸带出体外,形成生物气溶胶分散在环境中,目前对于人体生物样本收集的类型包括痰液、鼻咽拭子、唾液、含漱液、呼出气体等。较常见的收集方法是将样本转移至固体或者液体载体中再进行后续检测,但呼出气体形成的生物气溶胶直接取样比较困难。
常规生物气溶胶取样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多用于对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采样,或用于实验室中的检测采样,不适用于在检测点等人数较多地场合进行大量采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采样效率较高的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采样人呼出气体样本的装置,包括采样瓶,所述采样瓶形成有用于容纳采样液的容纳腔,所述采样瓶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出气喷头,所述出气喷头具有与进气通道连通并用于降低从进气通道所导出气体压力的减压腔,所述出气喷头设有至少三个使减压腔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至少三个通气孔呈放射状设置于出气喷头上。
进气通道用于待检人员所呼出气体的导入,当气体进入出气喷头后,气体减压,随后气体会从通气孔移动至采样瓶的容纳腔中。其中,本发明的出气喷头能对气体进行减压,以避免气体以较快地速度进入容纳腔的采样液中,可以增加气体与采样液的接触时间,以充分保证采样液与气体的接触时间,以避免气体较快地从采样液中退出。由于通气孔呈放射状设置于出气喷头上,从通气孔导出的气体将以不同的运动方向进入容纳腔的采样液中,使呼出气体从通气孔导出后可以多角度导入采样液中,使采样液可以包裹呼出气体,实现良好的气液混合,有利于样品收集,以提高采样效率。其中,本发明的出气喷头上设有至少三个通气孔,能在避免气体聚集在减压腔的情况下实现气体的分流,以使倒入容纳腔的采样液能更好地包裹住气体,以提高采样效率。
其中,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可一次性使用,以避免重复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或影响样品的检测效果。本发明适用于对人呼出气体中气溶胶的采样,本发明可用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检测,采样方法简单,无需专业人员即可完成,便于后续进行批量生物学检测。其中,本发明通过提高采样效率,以使整个装置体积能做的更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便于一次性使用;同时能缩短采样所需时间,以缩短待检人员的聚集时间,以降低交叉传染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三个通气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出气喷头上;所述至少三个通气孔呈螺旋放射状设置;所述通气孔由内端至外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通气孔由内端至外端逐渐向出气喷头周向内缘侧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杭州富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5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