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令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2633.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37 | 分类号: | H04W12/037;H04W2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消息处理方法,该信令消息处理方法中第一运营商网络中的边界安全网关接收第二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安全网关信息列表,并从边界安全网关列表中任选一个作为第三边界安全网关。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可以和第二边界完全网关共同分担信令消息处理任务,从而实现第二运营商网络中多个边界安全网关之间的负载均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令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定义了安全和边界代理(securityandedgeprotectionproxy,SEPP)设备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核心网(5thgenerationcore,5GC)的边界安全网关。SEPP作为运营商网络之间的对接的代理设备,使得网络功能(networkfunction,NF)网元与漫游伙伴(roamingpartner,RP)之间的信令交互,通过发起SEPP(initiating SEPP)和应答SEPP(responding SEPP)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initiating SEPP和responding SEPP之间采用N32接口相连接。
其中,initiating SEPP和responding SEPP需要通过握手流程来协商共享秘钥和加密算法,协商完成后根据N32转发接口(N32-f)上下文进行信令交互。一方面,在多个SEPP共用完全合格域名(fullyqualifieddomainname,FQDN)的场景中,针对多个SEPP只生成一个N32-f上下文。而每个信令消息都要携带一个消息序号,该序号在同一个N32-f上下文中不重复。多个SEPP共用FQDN的场景中只有一个N32-f上下文,可能会限制SEPP对信令消息的并发处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该信令消息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同一运营商网络中多个SEPP之间的负载均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消息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边界安全网关所执行。第一边界安全网关接收第二边界安全网关所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安全网关信息列表,并从第二边界安全网关所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安全网关信息列表中选择第三边界安全网关。第一边界安全网关向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发送加密的信令消息。可见,第一运营商网络中的边界安全网关可以从列表中任选一个作为第三边界安全网关,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可以和第二边界完全网关共同分担信令消息处理任务,从而实现第二运营商网络中多个边界安全网关之间的负载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边界安全网关向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发送使用N32-f上下文加密的信令消息,或者向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发送使用传输层安全密钥加密的信令消息。可见,针对不同的SEPP对接方案,本实施例限定了SEPP之间的信令消息的加密方式,有利于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边界安全网关向第二边界安全网关发送第一边界安全网关所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安全网关信息列表。其中,第一边界安全网关所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安全网关信息列表包括第四边界安全网关。第二边界安全网关采用第四边界安全网关的N32-f上下文发送信令消息。可见,第二运营商网络中的边界安全网关可以向第一运营商网络中预分配的边界安全网关(即列表中的边界安全网关)发送信令消息,实现第一运营商网络中多个边界安全网关之间的负载均衡。也就是说,第一运营商网络中的边界安全网关与第二运营商网络中的边界安全网关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边界安全网关与第三边界安全网关之间未创建关联的N32-f上下文,第一边界安全网关与第三边界安全网关协商获得N32-f上下文,并采用协商获得的N32-f上下文发送信令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边界安全网关与第三边界安全网关之间已创建关联的N32-f上下文,第一边界安全网关采用已关联的N32-f上下文发送信令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