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2386.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娜;李春新;罗盟;李昕;李喜露;张思伟;韦佳成;林煜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韵达增材制造研究院;深圳协同创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16 | 分类号: | C08L61/16;C08L91/06;C08L23/06;B33Y70/00;B29C64/153;B33Y1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寿华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含PEEK的打印材料进行3D打印的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1:将PEEK粉末和成型粘结剂混合在一起,得到3D打印材料,备用;步骤2:采用3D打印机打印成型的PEEK零部件生坯;步骤3:将PEEK零部件生坯进行成型粘结剂脱除处理;步骤4:将PEEK零部件生坯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进行高温静压烧结,生产出目标PEEK零部件产品。该方法通过将PEEK与成型粘结剂混合后进行激光烧结,3D打印成型得到PEEK零部件生坯,之后将零部件生坯进行成型粘结剂加热脱除和静压烧结处理,生产得到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PEEK零部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材料和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PEEK的英文全称为poly-ether-ether-ketone,中文简称为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半结晶芳香族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不仅具有热固性塑料的耐高温性能、耐辐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还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断裂韧性这一项优异的机械强度,以及易加工性。因此,目前,聚醚醚酮(PEEK)材料广泛应用于3D打印材料。
3D打印成型技术,又名增材制造技术,通常可以分为光固化成型技术、激光烧结制造、熔融沉积造型等几种方法,在3D打印的制造过程中与CAD数据结合,这免除了模具制造等工艺,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制造周期。
公开号为CN1084246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醚醚酮3D打印材料及其3D打印成型方法,该聚醚醚酮3D打印材料的原料及其重量份包括:聚醚醚酮100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份~100份,聚醚酰亚胺2份~10份。该专利利用聚醚醚酮(PEEK)能溶于浓硫酸的性质,对聚醚醚酮进行磺酸化处理,以便与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结合,形成PEEK-MBA,该专利将PEEK-MBA与聚醚酰亚胺(PEI)共混熔融挤出,其材料组分和处理工序均显得有些复杂。
如何提供一种含PEEK的3D打印方法,使3D打印可简易操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含PEEK的打印材料进行3D打印的方法,通过将PEEK与成型粘结剂混合后进行激光烧结,3D打印成型得到PEEK零部件生坯,之后将零部件生坯进行成型粘结剂加热脱除和静压烧结处理,生产得到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PEEK零部件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步骤1:按重量份数,取PEEK粉末70-90份和成型粘结剂10-30份,并将PEEK粉末和成型粘结剂混合在一起,得到3D打印材料,备用;在每份所述成型粘结剂中,按重量百分比由20-30%的石蜡和70-80%的聚乙烯组成;
(2)步骤2:采用3D打印机对步骤1所述的3D打印材料进行激光烧结,所述激光烧结的温度控制在180℃以下,打印室温度控制在70℃以下;按照已经设计好需要打印的三维PEEK零部件产品模型,设置3D打印参数,3D打印成型PEEK零部件生坯;
(3)步骤3:在专用热脱除-烧结炉中,根据加热脱除-烧结工艺曲线,采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将步骤2所述的PEEK零部件生坯,进行成型粘结剂脱除处理;
(4)步骤4:将步骤3的已脱除成型粘结剂的PEEK零部件生坯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进行高温静压烧结,生产出目标PEEK零部件产品。
在对3D打印材料进行激光烧结时,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和打印室温度,PEEK粉末在激光光斑的照射下,形成粉末表面粘结剂融化-冷却凝固的过程,并层层堆积成型;在打印前,利用专业的3D打印软件在计算机中设计好需要打印的三维PEEK零部件产品模型,并设置3D打印参数,3D打印成型PEEK零部件生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韵达增材制造研究院;深圳协同创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韵达增材制造研究院;深圳协同创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3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