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026.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47/05;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众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6 | 代理人: | 程强强 |
地址: | 2564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预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包括清洗柜以及沉淀池。清洗柜顶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清洗柜内部顶面镶设有水箱,水箱底面设有若干个喷孔,清洗柜内部底面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排水口。清洗柜外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两端分别与排水口、沉淀池的进水口贯通连接。沉淀池内部固定有若干个隔板,隔板将沉淀池内部的水道布置成蛇形,进水口位于蛇形的一端,蛇形的另一端设有潜水泵,潜水泵的出水口贯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末端与水箱贯通连接。本发明可对烟气进行预处理,分离烟气中的粉尘、焦油等颗粒较大的物质,避免这些物质进入到活性炭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气污染状况也日益严重。在大气污染源中,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占较大比例。而在二氧化硫跟氮氧化合物的污染源统计中,确定了燃煤烟气是造成该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在治理大气的过程中,控制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尤其重要。
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工艺路径有很多,例如磷铵肥法、活性炭吸附法、软锰矿法、电子束氨法等等。在这些工艺中,活性炭吸附法不仅可以吸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同时还可以对活性炭进行还原再生,重复利用,同时在活性炭再生过程中,可得到富集的二氧化硫,用于生产硫酸或硫磺,进一步创造经济价值,因此被很多企业应用。
但活性炭在脱硫脱硝过程中,不仅吸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同时还会吸附烟气中的粉尘、焦油等颗粒较大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会减少活性炭可脱硫脱硝的有效面积,同时在活性炭还原再生过程中,这部分物质不容易从活性炭上脱离,影响活性炭的重复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本发明可对烟气进行预处理,分离烟气中的粉尘、焦油等颗粒较大的物质,避免这些物质进入到活性炭中。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包括清洗柜以及沉淀池。
清洗柜顶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清洗柜内部顶面镶设有水箱,水箱底面设有若干个喷孔,清洗柜内部底面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排水口。
清洗柜外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两端分别与排水口、沉淀池的进水口贯通连接。
沉淀池内部固定有若干个隔板,隔板将沉淀池内部的水道布置成蛇形,进水口位于蛇形的一端,蛇形的另一端设有潜水泵,潜水泵的出水口贯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末端与水箱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口位于清洗柜侧壁底部,排水口两侧各凸设有一个限位块,限位宽底面不低于排水口顶面。
清洗柜内部设有密封门,密封门包括垂直布置的密封板以及密封板上方固定连接且水平布置的浮板,密封板上设有两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限位块垂直滑动连接。
当清洗柜内部水面高度低于浮板时,密封板将排水口堵死。
优选的,所述的清洗柜底面高于沉淀池顶面,所述的清洗柜底部固定有若干根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的沉淀池与隔板相垂直的端面上设有门板,门板与沉淀池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有两端的弧形连接管以及中间的垂直管组成,垂直管上设有水轮腔,所述的水轮腔内部设有水轮。
所述的水轮包括中心轴、第一锥型齿以及叶片,若干片叶片呈环形阵列固定于中心轴上,中心轴两端插设于水轮腔内壁中,中心轴一端穿设至排水管外部、并与第一锥型齿固定连接。
第一锥型齿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型齿,第二锥型齿上方通过垂直的连接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0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 下一篇: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