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9640.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旺鲜;曾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2 | 分类号: | E04G9/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加固 框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可用于在楼板表面浇筑反坎或反梁,抗浮模板包括基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基板包括底壁;第一连接板垂直设于底壁的一端;第二连接板并排设于底壁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板并排间隔设置;在垂直于底壁的方向上,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宽度,连接部开设有固定槽;上述的抗浮模板可通过宽度较大的第二连接板稳定的贴合于楼板表面,并通过固定槽将基板稳定的固定于楼板表面;结构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板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质量和材料的节约已成为施工单位最重视的两个方面。现有的反坎模板的抗浮加固大多采用在模板侧面预埋马镫并配合背楞的方式,或在模板盖板上增设单顶与顶板对顶的方式,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依然存在一定的上浮现象。并且,如果采用在模板盖板上增设单顶与顶板对顶的方式,还可能出现将单顶连同顶部的楼板一起顶起的现象,导致后期的修补打磨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及模板抗浮加固框架,以低成本的防止反坎模板上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模板,包括基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基板包括底壁;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排设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排间隔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固定槽。
上述的抗浮模板可通过宽度较大的第二连接板稳定的贴合于目标平台,并通过固定槽将基板稳定的固定于目标平台;结构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为长条形,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沿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的2/3,且所述固定槽的端部距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不小于10mm;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不小于16mm,且不大于20mm。
上述的固定槽不仅可以用于连接部,还不会影响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大25mm至35m。
上述较宽的第二连接板可稳定的贴合于目标平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板抗浮加固框架,用于固定在楼板表面,包括上述的抗浮模板和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楼板。
上述的模板抗浮加固框架通过加固装置将抗浮模板稳定的紧固于楼板;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抵压部、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抵压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楼板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一端与所述抵压部固定,另一端用于伸入所述楼板;所述夹持部设置于所述抵压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上述的固定件通过将第二连接板紧固于楼板表面,以将抗浮模板稳定的紧固于楼板表面;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浮模板还包括第一侧边肋和第二侧边肋;所述第一侧边肋垂直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设于所述底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边肋垂直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设于所述底壁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孔;任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一侧边肋和另一个所述抗浮模板的所述第二侧边肋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上述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对应,可通过销钉或其他配件插接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以将相邻的两个抗浮模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