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插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428.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单保卫;柳林强;谢永明;魏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1H7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10110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接插端子,涉及接插端子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个接插端子模块,接插端子模块包括壳体组件和插座组件,壳体组件上安装有壳体接触片组,插座组件上安装有插座接触片组,壳体组件设置有弹性限位机构,用于与插座组件接触;壳体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U形缺口,插座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凸台,U形缺口的前端设置有斜角,凸台上朝向U形缺口的一端设置有斜面;壳体组件的底部设置U形容纳槽,插座组件的底部设置限位导条。本发明具有防震动冲击、多角度纠偏功能,在左右纠偏的同时,实现上下纠偏,而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端子震动条件下拉弧、对接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插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接插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逐步发展,新能源领域的不断扩充,断路器应用不断推广,要求产品在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况条件下,接触端子需要无论何时也都必须保持控制回路及信号采集回路的可靠接通。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断路器产品越来越多的信息状态需要传递出来,多种数据信息,就需要在相同的产品尺寸内,实现更多的端子位数。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端子位数,很多信息,将无法反馈出来。
现有技术中,接插端子多为拼接的一体式,如图1所示,还有一部分是模块式,如图2所示。
现有的接插端子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如图3所示,二次端子在工作位置时,在周围环境因素(例如风机摇晃、船运中的摇摆、断路器分合闸震动等)的影响下使产品前后震动,由于断路器本体和驱动零件之前的间隙,会使本体前后有轻微的移动,二次端子接触片相互接触位置也会随之产生摩擦位移,造成二次端子在回路通电时,由于相对移动而产生拉弧,轻则使端子接触片局部氧化严重,造成局部发热大,缩短了端子的使用寿命,重则端子直接烧损;现有技术中,通过接触片弹性的接触力,来补偿端子左右方向位移时的偏差,但是无法解决断路器在前后方向摆动时带来端子移位的问题。
2、如图4所示,拼接式一体式端子或整体式端子体积大,维护困难;
拼接的整体式不便于产品维护,出现问题,需要整体拆卸,需要将所有端子接线全部拔掉后,更换新的端子后,再重新接线,所有接线端子的功能全部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十分不便,效率太低。
3、如图5所示,有左右纠偏,缺少上下纠偏,使端子往往在对接过程中,就发生了机械损坏;
整体式端子、模块式端子都实现了左右纠偏,但是缺少上下纠偏;由于本体端子和抽屉端子分别装配于断路器本体和抽屉上,两个装配体的上下偏差很大,所以实际中,上下对接不准确的现象会高于左右对接不准。虽然可以通过先对接后,再锁紧本体端子的装配方式,可以调整上下对接的精度问题,但是由于每台断路器的个体公差差异,还会导致不同的断路器本体,在放置到其他的抽屉中时,二次端子无法实现上下对接,只能通过对应编号的本体,必须用于对应编号的抽屉的方式,强制约束用户在使用时不能更换,但此举不是根本的解决对策。有些一体式端子,采用导柱和孔的导向方式,但是由于一体式端子自身左右尺寸跨度大,端子不容易移动等问题,使得导向并未起到作用。
4、如图6和7所示,同尺寸下的端子位数问题;
模块化结构由于每个独立个体都需要自由活动,使得左右空间受限,另外需要保持一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所以两个接触片不能靠的太近,这些必要因素使端子尺寸要做得更小时,会十分困难。拼接一体式或者整体式端子,空间利用率高,但是一体式端子存在的维护不便,体积过大,纠偏不便的缺点。
综上所述,一体式端子空间利用率高,但是难以左右、上下导向和更换维护;模块端子导向性、维护性好,但是难于实现同尺寸下多位数的结构。
而且如图8和9所示,现有的模块式端子,缺少上下纠偏;
如图10和11所示,一体式端子有上下左右纠偏,但是由于一体式原因,支架和本体是固定,没有纠偏的活动结构,所以往往上下纠偏无法起到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