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径加热圈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7680.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潮;柳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H05B3/4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田媛 |
地址: | 2154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安装在被加热体内,并与被加热体内壁面进行导热接触,可变径加热圈包括:由若干个加热片围合而成的加热圈本体以及设置在各相邻加热片围合缝隙处的涨紧装置;涨紧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加热圈本体沿轴向移动的调节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加热片的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受到沿轴向的动力时推动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二连接部。通过在加热圈开口处增加涨紧装置,不仅使相邻加热片相配合连接,还通过将调节螺栓的轴向位移转换成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和径向位移,实现调节加热圈本体直径的目的,将加热圈本体贴紧在被加热体的内壁上,不浪费加热圈的热能,延长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材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径加热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料管材多采用管材挤出成型设备,通过将高分子物料熔融后挤出,最后冷却成型制成管材。管材成型模具(如PE模具)的加热方式有外表面加热和内部加热;外表面加热一般通过陶瓷或云母加热圈包绕在外模套的外表面,内部加热则一般是将铸铝加热圈放置在芯模内部进行加热;铸铝加热圈不容易损坏,还可以通水冷却。目前,直径小的PE模具,都使用做成整圆的铸铝加热圈;直径大的PE模具,需要外形尺寸大的铸铝加热圈,这种大尺寸的铸铝加热圈很难在模具内部进行整体安装,而且还会遇到无法贴紧模具内壁的问题,这样往往造成加热圈的热能浪费,加热圈也容易烧坏,减少了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刚性加热圈外径无法贴合被加热筒的内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安装在被加热体内,并与被加热体内壁面进行导热接触,所述可变径加热圈包括:由若干个加热片围合而成的加热圈本体以及设置在各相邻所述加热片围合缝隙处的涨紧装置;所述涨紧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的加热圈本体沿轴向移动的调节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加热片的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受到沿轴向的动力时推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的第二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具有同时沿径向和周向变化的滑动面,所述的调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的滑动面抵接的接触部;当所述的调节部件沿轴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的加热圈本体时,所述的接触部能够沿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滑动面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部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部件包括一对调节螺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滑动面为圆弧面或斜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缺口,所述凸起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圈本体通过铝合金浇铸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圈还包括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所述的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设置在加热圈本体内,被配置成通电后发热并加热所述的加热圈本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涨紧装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一体形成在至少两个所述的加热片相邻的端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的加热片的长度和弧度一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加热圈开口处增加涨紧装置,不仅使相邻加热片相配合连接,还通过将调节螺栓的轴向位移转换成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和径向位移,实现调节加热圈本体直径的目的,将加热圈本体贴紧在被加热体的内壁上,不浪费加热圈的热能,延长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