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岩石渗流实时成像系统配合使用的岩芯夹持器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7370.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易明星;朱长歧;汪稔;孟庆山;马成昊;瞿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3/046;G01N24/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松梁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19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石 渗流 实时 成像 系统 配合 使用 夹持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与岩石渗流实时成像系统配合使用的岩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岩样(1)、渗流垫片(2)、端头(3)、热缩管(4)、橡皮筋(5)、入口堵头(6)、出口堵头(7)、压力室(8)、螺纹(9)、渗流入口阀(10)、渗流出口阀(11)、增压阀(12)、卸压阀(13)、排气阀(14)、围压介质(15)和渗流介质(16);
在端头(3)中设置有渗流孔(3-1)、凹型圆孔(3-2)、溢流孔(3-3)、圆环凹孔(3-4)、侧边密封圈(3-5)、底角密封圈(3-6)、中部密封圈(3-7)、深孔密封圈(3-8)、浅孔密封圈(3-9);
在入口堵头(6)中设置有入渗孔(6-1)、增压孔(6-2)、凸型左插头(6-3)和左环形螺纹凹孔(6-4)和左侧圆孔(6-5);
在出口堵头(7)中设置有出渗孔(7-1)、卸压孔(7-2)、凸型右插头(7-3)、右环形螺纹凹孔(7-4)、右侧圆孔(7-5)和排气孔(7-6);
在压力室(8)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密封圈(8-1)、右侧密封圈(8-2);
其位置和连通关系是:
自左向右,入口堵头(6)、压力室(8)和出口堵头(7)依次连接组成外部结构;
在外部结构内,自左向右,左端头(3A)、左渗流垫片(2A)、岩样(1)、右渗流垫片(2B)和右端头(3B)依次连接组成内部结构;
热缩管(4)紧箍内部结构的顶部,嵌套为一整体,并利用橡皮筋(5)紧箍热缩管(4)和左端头(3A)、右端头(3B)顶部;
在左端头(3A)的左边连接有入口堵头(6),在右端头(3B)的右边连接有出口堵头(7);
在入口堵头(6)内,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螺纹(9)、渗流入口阀(10)和增压阀(12),
在出口堵头(7)内,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螺纹(9)、排气阀(14)、渗流出口阀(11)和卸压阀(13);
围压介质(15)连通压力室(8);
渗流介质(16)连通渗流入口阀(10);
入渗孔(6-1)贯穿凸型左插头(6-3),出渗孔(7-1)贯穿凸型右插头(7-3);
自左向右,渗流入口阀(10)、入渗孔(6-1)、渗流孔(3-1)、左渗流垫片(2A)、岩样(1)、右渗流垫片(2B)、渗流孔(3-1)、出渗孔(7-1)和渗流出口阀(11)依次连通组成渗流介质(16)渗流通道;
自左向右,增压阀(12)、增压孔(6-2)、圆环凹孔(3-4)、溢流孔(3-3)、压力室(8)、溢流孔(3-3)、圆环凹孔(3-4)、卸压孔(7-2)、卸压阀(13)依次连通组成围压介质(15)加卸载通道,排气阀(14)使围压介质(15)在试验前后充满压力室(8)、排出压力室(8);
端头(3)与压力室(8)接触处设置有侧边密封圈(3-5);端头(3)与入口堵头(6)、出口堵头(7)接触处设置有底角密封圈(3-6)、中部密封圈(3-7);凸型左插头(6-3)、凸型右插头(7-3)与凹型圆孔(3-2)接触处设置有深孔密封圈(3-8)、浅孔密封圈(3-9);压力室(8)与入口堵头(6)、出口堵头(7)接触处设置有左侧密封圈(8-1)、右侧密封圈(8-2),实现围压介质(15)和渗流介质(16)的分流密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3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共晶高铬铸铁及其孕育变质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