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双层纤维缠绕气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5920.9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毛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6 | 分类号: | F17C1/06;F17C1/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索睿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9 | 代理人: | 熊学健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铝合金 内胆 双层 纤维 缠绕 | ||
一种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双层纤维缠绕气瓶,涉及氢能源汽车零件领域,包括铝内胆、碳纤维层和玻璃纤维层,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层由相邻接连的单位套构成,所述碳纤维层上有插连杆,所述插连杆为垂直所述碳纤维层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直杆,在所述插连杆的外端有杆端圆球,所述单位套上有插杆槽和转稳槽,所述插杆槽为自所述单位套的侧面向内延伸的凹槽,所述转稳槽为垂直所述插杆槽的末端沿着所述单位套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提升氢内胆气瓶表层结构灵活性,提升气瓶表面结构强度,延长内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汽车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双层纤维缠绕气瓶。
背景技术
氢燃料汽车已经问世,但大多都使用钢瓶贮存氢燃料,车用氢气钢瓶存在质量重、容重比小、易腐蚀、失效模式不安全,工作压力不高等不足,制约了氢气能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在当今全世界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生活的背景下,氢能源汽车迫切需要一种质量轻、耐高压、疲劳寿命高的储氢气瓶部件来突破其应用瓶颈,为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汽车贡献力量。这其中,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双层纤维缠绕气瓶,提升氢内胆气瓶表层结构灵活性,提升气瓶表面结构强度,延长内胆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双层纤维缠绕气瓶,包括铝内胆、碳纤维层和玻璃纤维层,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层由相邻接连的单位套构成,所述碳纤维层上有插连杆,所述插连杆为垂直所述碳纤维层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直杆,在所述插连杆的外端有杆端圆球,所述单位套上有插杆槽和转稳槽,所述插杆槽为自所述单位套的侧面向内延伸的凹槽,所述转稳槽为垂直所述插杆槽的末端沿着所述单位套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转稳槽自所述插杆槽的末端向外延伸时逐渐向所述单位套的外侧表面靠近。
作为优选,在所述单位套上还有防退拐槽,所述防退拐槽连接所述插杆槽和转稳槽,所述防退拐槽为远离所述转稳槽的末端延伸的倾斜槽。
作为优选,所述杆端圆球上还有基础平杆和抓槽侧板,所述基础平杆为自所述杆端圆球的两侧面水平向外延伸的直杆,所述抓槽侧板为连接所述基础平杆末端的水平面板,所述插杆槽和所述转稳槽上有夹板槽,所述夹板槽为自所述插杆槽和所述转稳槽的球形轮廓两侧水平向外延伸的直槽。
作为优选,所述抓槽侧板由单侧板构成,相邻的所述单侧板之间通过扭簧连接,在所述夹板槽的上、下壁面上分布着变向凸粒,所述变向凸粒为自所述夹板槽的上、下壁面向外凸出的圆弧凸粒,所述变向凸粒在所述夹板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上、下交替分布。
作为优选,位于两端最外侧的所述单侧板上有渐变面,所述渐变面为自所述单侧板是端部中间向两侧板面延展的弯曲凸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单侧板上有抓槽纹路,所述抓槽纹路为自所述单侧板的表面向内凹陷的交叉凹槽。
作为优选,在所述变向凸粒上有抵触纹路,所述抵触纹路为自所述变向凸粒远离所述插杆槽一侧的表面向内凹陷的交叉凹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升氢内胆气瓶表层结构灵活性,提升气瓶表面结构强度,延长内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氢内胆气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正视图。
图3为插连杆插入插杆槽示意图。
图4为防退拐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连杆插入插杆槽正视图。
图6为装槽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单侧板嵌入夹板槽中姿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