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4558.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7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志文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2;H01R13/629;H01R13/639;H01R13/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计算机 转换 线缆 插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工业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左部开设有对称的气密槽,所述壳体的内腔气密槽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盘,所述气密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和气密槽的内壁之间活动铰接有伸缩杆,所述气密槽靠近调节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和调节块之间活动铰接有支杆。该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通过转换头对电性板进行挤压,使得弹性蜗杆带动调节框转动,以收绕牵引绳来使得调节盘偏转,进而对气密槽的密闭空间进行调节,吸收清理引进的尘屑,从而保证了插接后电力输出的稳定性、极大的避免了线缆使用途中松脱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智能制造的大型工业生产活动,需要配合相应的工业计算机系统维持算法而进行一系列精密的机械操作,通常这些计算机系统须长期接入电源保持运行状态,但某些电源插座在与新的计算机线缆转换头连接的途中,因电源插座的端口设置有相应的防护挡片,防护挡片的外表面长期与外界接触,继而会粘附一定量的尘屑,而线缆转换头连接电源插座时由于需要自然挤开防护挡片,继而会将防护挡片上的尘屑带入电源插座的内部,导致影响电力输出的稳定性,此外连接线缆的转换头使用途中易因各种外界因素松脱,导致计算机关机及相应的工业机械停产,造成企业损失。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具备保证了插接后电力输出的稳定性、极大的避免了相关线缆使用途中松脱的情况发生的优点,解决了一般的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转换头插接时易带入尘屑影响相应的电力输出的稳定性、相关线缆使用途中易因各种外界因素松脱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保证了插接后电力输出的稳定性、极大的避免了相关线缆使用途中松脱的情况发生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左部开设有对称的气密槽,所述壳体的内腔气密槽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盘,所述气密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和气密槽的内壁之间活动铰接有伸缩杆,所述气密槽靠近调节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和调节块之间活动铰接有支杆,所述调节杆靠近支杆的一侧埋设有指示灯,所述气密槽靠近调节盘一侧的壁腔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调节杆上的光敏电阻环,所述壳体的内腔左部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调节框,所述调节盘的外围均匀缠绕有延伸至调节框上的牵引绳,所述壳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调节框内腔中的弹性蜗杆,所述弹性蜗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性板,所述气密槽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电性板上的伸缩管,所述壳体的右部滑动插接有转换头,所述转换头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壳体的内腔转换头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性座,所述电性座远离转换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板,所述电性座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导接柱。
优选的,所述调节盘的表面开设有与调节杆适配的弧形槽,且调节杆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延伸至弧形槽中国的连接销。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指示灯适配的通透孔,从而保证了指示灯被带动至光敏电阻环的内部时,能够均匀将光线打在光敏电阻环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支杆及伸缩杆与气密槽所组成的空间密闭设计,且支杆及伸缩杆之间覆盖连接有延伸至气密槽内壁上的气囊层。
优选的,所述调节框的尺寸与弹性蜗杆的尺寸相适配,且二者之间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伸缩管上的单向阀,从而避免了电性板与转换头的连接部位的尘屑被吸收清理后不会重新返回。
优选的,所述导接柱的内部埋设有与电磁板对应的磁块,且电磁板通电后与磁块邻近的面的磁极相同,此外导接柱与电性座之间弹性连接。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计算机转换线缆用的插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志文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志文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45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