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1737.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勇用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28 | 分类号: | H01H3/28;H01H71/32;H01H7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翁煌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短路 自动 保护 网络 数据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热块,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电磁铁,壳体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槽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卡块内部固定连接有永磁体,卡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该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通过电热块、电磁铁、永磁体的相互配合,电热块内部电流增大,电热块产生热量,并使得电磁铁温度升高,电磁铁内部磁通体因温度升高而磁通率下降,使得电磁铁的磁场强度降低,卡块在弹簧一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解除顶块的固定,气囊内部气压减小,连接键在弹簧三弹力的作用下解除与线路的连接,实现了产品的短路保护功能,防止部件的损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传输是指用一系列的线路(光纤,双绞线等)经过电路的调整变化依据网络传输协议来进行通信的过程,其中网络传输需要介质,它对网络的数据通信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传输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部线路因短路而导致整体损毁的情况,使得重要数据丢失,给用户造成了损失,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在网络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传输设备与数据接收终端进行连接,而在数据交互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波动,设备内部线路的不正常工作,会导致线路短路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设备的整体失效,甚至会损伤数据接收终端的工作,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且不利于数据的保护。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具备自动连接、自动短路保护的优点,解决了普通网络传输设备易短路损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自动连接、自动短路保护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短路自动保护的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热块,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电磁铁,壳体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槽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卡块内部固定连接有永磁体,卡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壳体两侧均开设有工作槽,工作槽顶部活动连接有顶块,顶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内部固定连接有正极板,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负极板,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压敏电阻,活塞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弹簧三,弹簧三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键,连接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塑料材料,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壳体包括结构体、控制组件和电源系统,减小了壳体的重量,有利于连接键在壳体中的移动,有利于壳体与其他部件间的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热块包括电热丝和导热片,电热块与内部电路电性相连,电热块的高度大于电磁铁的高度,当产品电路断路时,电热块产生热量,电热块温度升高,使得电磁铁内部的磁通体的磁通率下降,从而减小电磁铁与永磁体间的磁力,实现了产品的自动控制功能,防止线路断路持续损伤产品。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包括磁通体、环绕线圈和控制组件,电磁铁与永磁体的相对面磁性相同,磁通体为软磁材料,磁通体的磁通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产生磁场,电磁铁与永磁体因相对面磁性相同而相互排斥,带动卡块克服弹簧一弹力作用移动,解除顶块的卡接,使得连接键与线路的自动断开,实现了产品的短路保护功能。
优选的,所述活塞为橡胶材料,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挡圈,活塞的形状与工作槽相配合,防止气囊内部气体的泄漏,保证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通过活塞的移动,控制气囊内部气体的压力,实现产品的自动连接和断开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勇用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勇用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