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距离探测器天线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1317.3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5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秦俊峰;姚云燕;沈光;张前悦;杨宗富;胡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冠群桦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1Q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院2号楼***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离 探测器 天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距离探测器天线设计方法,属于毫米波天线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建立半波偶极子天线模型并对天线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振子天线模型;步骤2、选择喇叭天线的尺寸与材质;喇叭天线包括喇叭与天线馈源,天线馈源为步骤1优化后的120GHz半波偶极子天线;喇叭采用圆波导;步骤3、建立并选择天线风帽的结构型式、尺寸、内壁厚度及材料,确定高透波材料介质、风帽壁和风帽前端厚度及风帽到天线的距离进而设计风帽,具体为:3.A)选择高透波材料介质选择、风帽壁和风帽前端的厚度及风帽到天线距离;3.B)对风帽建模。所述方法设计的天线结构简单、频带宽、功率容量大、调整与使用方便,有很高的分辨力与追踪能力,极大提高了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距离探测器天线的设计方法,属于毫米波天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微波频段,波长在1mm-1m之间。对微波进行频带划分又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其中,频段从30GHz到300GHz的电磁波为毫米波,处于微波频段范围的高端。近年来,毫米波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毫米波探测器的广泛应用。毫米波的优点在于波长较短容易实现较窄波束宽度,在探测对象方面有很高的分辨力与追踪能力,用小尺寸天线就能得到高的增益,且极宽的可用频带便于提高距离分辨能力,极大提高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理论及实践证明,当天线长度为信号臂长的1/4时,天线的发射与接收转换频率是最高的。本申请天线采用半波偶极子天线进行模型设计,寻找天线增加喇叭和风帽时的最佳参数,找到天线最好性能的参数。半波偶极子天线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基本天线,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经典天线之一。
喇叭天线在军事和民用上应用都非常广泛,是一种常见的测试用天线。采用圆形波导馈电的喇叭进行仿真,来提高天线的增益。喇叭天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波天线,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频带宽、功率容量大、调整与使用方便。合理的选择喇叭尺寸,能够取得良好的辐射特性:相当尖锐的主瓣,较小副瓣和较高的增益。
本申请采用半波偶极子天线作为仿真模型。半波偶极子天线是由两根直径和长度都相等的直导线组成,每根导线的长度都为1/4个工作波长。但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都要适当缩短长度,为了实现谐振使输入阻抗接近纯电阻,很多时侯和理论值存在偏差。在仿真过程中需对理论数据进行参数优化。导线直径远小于工作波长,天线激励是等幅反向的电压信号,加在天线中间的两个相邻端点上,且天线中间的两个相邻端点间的距离远小于工作波长,可忽略不计,在仿真过程中,选取一个远小于导线长度的数值作为距离参数。
天线直接裸露在外工作,会受到自然界中风雨以及太阳辐射等侵袭,导致天线的精度降低,也会致使天线的使用寿命缩短、工作可靠性变差。因此要对天线进行保护,在天线外部安装风帽,减缓天线的磨损以及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
但是,风帽会对天线辐射波产生吸收和反射,会引起传输损耗,从而影响天线的增益,还会影响天线波束宽度。在一定程度上,风帽的添加对天线的电气性能有着很大影响,因此,设计风帽时需要对结构形式、风帽尺寸、内壁厚度、材料选择等结构参数进行综合考虑。在本次设计风帽进行仿真时,改变风帽材料、内壁厚度、前端厚度及风帽位置参数;观察不同的改变对天线性能不同方面的影响,并设计出综合性能最好,天线电气性能遮挡最小的风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毫米波天线体积较大、增益难提高、衰减大、波束宽度过宽、频率范围窄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近距离探测器天线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振子天线、喇叭天线及天线风帽的频段、尺寸及材料,使得天线具备中心频率高、体积小、天线增益高、衰减小、波束宽度窄且频带宽的优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一种近距离探测器天线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半波偶极子天线模型并对天线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振子天线模型,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冠群桦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冠群桦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