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0412.1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钢 |
地址: | 350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生产 对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转动连接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控制槽侧壁设置,所述控制槽内对称设有两个控制杆,两个所述控制杆贯穿于控制槽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杆位于控制槽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贯穿于两个螺纹杆设置,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杆位于底座上侧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柱,所述控制柱内设有夹孔,所述控制柱内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底座上侧设有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位于两个控制柱之间设置。本发明可以将需要对接的不同尺寸的电缆固定的同时,减少刻度尺的使用,减少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成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按照光伏电站的系统可分为直流电缆及交流电缆,电线电缆的主要工艺:电线电缆是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型号规格越复杂,重复性越高,在电缆生产时,经常需要将电缆进行对接,以延长电缆的总长度,保证电缆的生产需求,目前的对接方式是利用人力进行相应的对接,再利用相应的刻度尺等进行辅助对接,操作及其不方便,工作量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利用人力进行相应的对接,操作及其不方便,工作量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转动连接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控制槽侧壁设置,所述控制槽内对称设有两个控制杆,两个所述控制杆贯穿于控制槽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杆位于控制槽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贯穿于两个螺纹杆设置,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杆位于底座上侧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柱,所述控制柱内设有夹孔,所述控制柱内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底座上侧设有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位于两个控制柱之间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移动板的移动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在夹孔内设置的压槽,所述压槽位于夹孔的上侧设置,所述压槽内设有压块,所述压块贯穿于压槽设置,所述压块位于压孔内设有弧形槽,所述压块位于压槽内固定连接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另一侧和压槽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压块位于压槽内固定连接设有压杆,所述压杆贯穿于压槽底部设置,所述压杆贯穿于弹簧二设置,所述压杆位于控制柱上侧螺纹套设有固定螺母二。
优选地,所述移动固定装置包括在底座内设置的调控腔,所述调控腔位于控制槽的下方设置,所述调控腔内两侧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设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贯穿于限位槽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外侧对称固定连接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于调控腔和移动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调控腔内对称设有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位于四个限位板之间设置,所述调控腔内设有四个滑槽,四个所述滑槽和限位槽位于调控腔不同的侧壁设置,且四个所述滑槽两两对称设置,四个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于滑槽和挡板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挡板上设有深槽,两个所述深槽相对设置,所述调控腔内设有接触杆,所述接触杆位于两个挡板之间设置,且所述接触杆和两个深槽匹配设置,所述接触杆右侧固定连接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另一侧和调控腔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接触杆上左侧固定连接设有调控杆,所述调控杆贯穿于调控腔侧壁设置,所述调控杆位于底座外侧螺纹套设有固定螺母三。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上侧设有接触槽,所述接触槽内设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贯穿于接触槽设置,所述接触槽侧壁对称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于通孔设置,且所述移动杆位于接触槽内和接触板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位于底座外侧螺纹套设有固定螺母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