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0047.4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韩巍;刘长春;金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F23J15/06;F23L15/00;F22B1/16;F22D1/00;F01K27/02;F01K17/02;F01D15/10;F02C6/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水煤气 燃煤 发电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温段气化炉(1),用于对煤和超临界水进行低温气化,得到粗质合成气和未转化的煤成分;
高温段气化炉(2),用于对所述粗质合成气和所述未转化的煤成分进行高温气化,得到合成气;
合成气能量回收单元(3),利用所述合成气的膨胀进行发电,其中,膨胀后的合成气包括第一合成气和第二合成气,所述第一合成气用于燃烧后给所述高温段气化炉(2)供热,所述第二合成气用于燃烧发电,并利用燃烧后产生的第一烟气的余热给所述低温段气化炉(1)供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燃烧器(8)和省煤器(9),其中:
所述省煤器(9)用于对空气和所述第一合成气进行预热,并送至所述燃烧器(8);
所述燃烧器(8)用于燃烧所述第一合成气,以给所述高温段气化炉(2)供热,燃烧后产生的第二烟气的余热用于预热所述第一合成气和所述空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燃气轮机(4)和余热锅炉(5),其中,所述燃气轮机(4)用于利用所述第二合成气燃烧发电,并将产生的第一烟气送入所述余热锅炉(5),以利用所述第一烟气的余热给所述低温段气化炉(1)供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蒸汽轮机(6),其中,所述余热锅炉(5)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烟气的余热生产蒸汽,所述蒸汽轮机(6)利用所述蒸汽进行发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超临界水制备单元(7),用于利用第一热量、第二热量和第三热量将水制备成所述超临界水;
其中,所述第一热量为省煤器(9)提供的第二烟气的部分热量,所述第二热量为所述合成气能量回收单元(3)通过换热形式回收的所述膨胀后的合成气的能量,所述第三热量为所述余热锅炉(5)提供的第一烟气的部分热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9)中的所述第二烟气的余热用于同时预热所述第一合成气和所述空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气的余热优先给所述低温段气化炉(1)供热,其次给所述超临界水的制备供热,最后用于生产所述蒸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制备单元(7)根据所述超临界水制备过程中的温度需求对所述第一热量、所述第二热量和所述第三热量进行梯级利用,其中,所述第一热量、所述第二热量和所述第三热量分别为所述超临界水 制备单元(7)提供低温、中温和高温热量。
9.一种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煤和超临界水进行低温气化,得到粗质合成气和未转化的煤成分;
对所述粗质合成气和所述未转化的煤成分进行高温气化,得到合成气;
利用所述合成气的膨胀进行发电,其中,膨胀后的合成气包括第一合成气和第二合成气,所述第一合成气用于燃烧后给所述高温气化供热,所述第二合成气用于燃烧发电,并利用燃烧后产生的第一烟气的余热给所述低温气化供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空气和所述第一合成气进行预热,并燃烧所述第一合成气,以给所述高温气化供热,燃烧后产生的第二烟气的余热用于预热所述第一合成气和所述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的燃煤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第一烟气的余热生产蒸汽,并利用所述蒸汽进行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0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突破衍射极限的水下声准直器
- 下一篇:石油钻杆螺纹加工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