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8823.7 | 申请日: | 2021-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民;周建;刘小龙;张斌;郑瑞良;甄逢俊;司佩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7/01;E21D20/00;E21D11/15;E21D11/10;E21F16/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29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汶办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散 柱体 腐蚀 立交 巷道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部巷道的顶板打设工字钢梁支护,使用三颗锚索吊拉,并同时使用工字钢棚来托举工字钢梁支护,且位于下部巷道的工字钢梁支护上的锚索长度大于所要保护的煤柱厚度;在下部巷道的顶板上喷浆;施工上部巷道:当经过立交区域时,在揭露的锚索上安装工字钢梁支护,并使用铁质的排水管代替水泥水沟,同时在工字钢梁支护上部铺设防水材料,并进行浇筑,本发明适用于使用于800m以下深埋,超过9m的特厚煤层矿井巷道过立交时支护,并对上、下两个巷道对煤柱体进行双面保护,同时上部使用浇筑、截流等方式有效阻止工作面废水流入煤柱内,有效保证了保护煤柱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交巷道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所知的过立交支护加固措施多采用在下部巷道打设工字钢梁、使用工字钢棚架、喷浆等加固措施。使用工字钢梁支护:在掘巷道下部即已掘巷道受上部巷道影响范围内,垂直巷道走向方向打设工字钢梁,每根工字钢梁使用三颗φ22mm高强度锚索,保证锚索锚固在保护煤柱内,对保护煤柱加固;使用工字钢棚及喷浆支护:采用11#工字钢,棚梁长5000㎜,棚架间距500㎜,顶部采用规格为1000×100×50㎜的菱镁土背板密实,然后棚顶间用喷射砼喷平,起到防止风化,加强拱的支护加固作用。
但是,上述的支护加固技术还存在以下缺点:加固效果持续时间较短,因预留保护煤柱体较小且松散,受上部巷道积水腐蚀、渗透作用,保护煤柱体整体性结构受到破坏,造成锚杆锚索支护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下部巷道:在下部巷道的顶板打设工字钢梁支护,使用三颗锚索吊拉,且锚索的眼位间距为1800mm,并同时使用工字钢棚来托举工字钢梁支护,且位于下部巷道的工字钢梁支护上的锚索长度大于所要保护的煤柱厚度;
S2、在下部巷道的顶板上喷浆;
S3、施工上部巷道:当经过立交区域时,在揭露的锚索上安装工字钢梁支护,并使用铁质的排水管代替水泥水沟,同时在工字钢梁支护上部铺设防水材料,并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500mm,且浇筑砼强度等级为C20,砼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和石子的重量配比是1:2.15:4.0,其中,水和灰的重量配比为0.62。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钢梁支护的长度为500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包括P.O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粗河砂和鹅卵石。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材料还包括P.O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矿井生产的矸石和鹅卵石。
进一步地,所述鹅卵石的粒径为20~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从上、下两个巷道对煤柱体进行双面保护,同时上部使用浇筑、截流等方式有效阻止工作面废水流入煤柱内,有效保证了保护煤柱体的稳定性。
(2)本发明在加固过程中,使位于下部巷道的工字钢梁支护上的锚索长度大于所要保护煤柱的厚度,这样可使锚索可以延伸至上部巷道,并在上部巷道的底板加设工字钢梁支护,使得两侧锚索共同张紧,起到双向紧固作用,避免因保护煤柱的整体性被破坏造成锚杆锚索支护失效,延缓锚索的锈蚀时间,增强了煤层的整体性,从而可以延长巷道的使用寿命,延缓巷道维护时间,增加了企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8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