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油生产用缓冲结构及其全自动离心滤油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6466.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元海诺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B01D33/11;B01D33/8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黄蓉蓉 |
地址: | 62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油 生产 缓冲 结构 及其 全自动 离心 油机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油生产用缓冲结构及其全自动离心滤油机和应用,离心滤油机,包括通过多根支撑腿支撑在地面上的离心筒,在所述离心筒和支撑腿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连接顶板和底板的螺栓组件以及套设在螺栓组件的螺栓杆部且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抵接的减震弹簧,在所述底板和螺栓的杆部配合部位之间设置有沿螺栓径向进行弹性形变的缓冲装置,所述顶板与支撑腿顶部连接,底板与离心筒侧壁连接。本发明不仅保持了原本的减震弹簧的竖向上的缓冲,还通过缓冲装置将与离心筒连接的底板和螺栓之间形成径向缓冲空间,降低了振动幅度、振动噪音,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生产用缓冲结构及其全自动离心滤油机和应用。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食用油常温下主要为液态,例如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等等。
食用油有两种制取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压榨法来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压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将油压榨出后,需要对其进行过滤。现有的常用过滤装置为离心滤油机。离心滤油机包括通过多根支撑腿支撑在地面上的离心筒、通过锁扣拆卸安装在离心筒上方的进料斗以及与离心筒内腔底部连通的出油管,离心筒内部设置有过滤转筒。由于过滤转筒需要旋转,从而通过离心作用进行食用油过滤。而离心动作会导致离心筒振动且频率高。因此为了对离心筒进行缓冲减震、保护离心筒与支撑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现在离心筒与支撑腿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撑腿顶部的顶板、固定在离心筒侧壁的底板、将顶板和底板连接起来的螺栓组件以及套设在螺栓杆部且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抵接的减震弹簧。
这种离心滤油机的缓冲结构仅能对离心筒进行竖向缓冲,缓冲性能有限,离心筒与支撑腿之间的连接结构仍旧容易材料疲劳而磨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食用油生产用缓冲结构及其全自动离心滤油机和应用,解决了现有的离心滤油机的缓冲结构仅能对离心筒进行竖向缓冲,缓冲性能有限,离心筒与支撑腿之间的连接结构仍旧容易材料疲劳而磨损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用油生产用缓冲结构,包括连接顶板和底板的螺栓组件以及套设在螺栓组件的螺栓杆部且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抵接的减震弹簧,在所述底板和螺栓的杆部配合部位之间设置有沿螺栓径向进行弹性形变的缓冲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为套设在螺栓杆部的环形气囊,所述底板包括均设置有与螺栓杆部配合的通孔的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的一侧设置有与自身通孔连通的插槽,所述内板上设置有通孔的一端插入插槽中,且缓冲装置位于内板的通孔中,缓冲装置的外圆周面与内板的通孔贴合,螺栓的头部上端与外板的下表面接触;
内板与插槽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底面通过滚珠与插槽的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凹槽A,所述凹槽A的槽底为平面,所述滚珠有多个,其均位于凹槽A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槽B,所述滚珠有多个,分别各位于一个凹槽B中,且滚珠与对应的凹槽B槽壁贴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沉头孔、螺纹孔和圆锥孔,所述螺纹孔孔径不小于滚珠的球径,所述圆锥孔的大径端与螺纹孔连通,其小径端孔径小于滚珠的球径,且圆锥孔的大径端圆弧过渡到小径端,滚珠有多个,分别各位于一个安装孔中,并与圆锥孔孔壁贴合,在安装孔上侧均螺纹安装有沉头螺栓,所述沉头螺栓的底部与滚珠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沉头螺栓的底部内凹成与滚珠贴合的半球面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元海诺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元海诺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