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5783.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廖继逢;钟博;王力;栗家棋;刘颖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告 推送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通过结合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和动态属性信息,可以提高广告推送的准确度。该方法包括:广告推送装置获取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和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之后,广告推送装置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然后,广告推送装置根据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以及广告库中候选广告的至少一个静态标签和至少一个动态标签,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其中,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包括用户的偏好类型和/或用户的消费等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客户量和产品品类越来越多,电子商务网站首页的广告位变得越来越稀缺,而千人一面的广告又无法满足运营需求。所以,如何从众多广告中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进行广告推送变得尤其重要。
现有的广告推送方法中,通过用户的静态标签(比如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等信息)对用户进行广告推送。
然而,依据上述广告推送方法为用户推送的广告往往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广告推送的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结合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和动态属性信息,可以提高广告推送的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广告推送方法,包括:广告推送装置获取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和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之后,广告推送装置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然后,广告推送装置根据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以及广告库中候选广告的至少一个静态标签和至少一个动态标签,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其中,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包括用户的偏好类型和/或用户的消费等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候选广告贴上与静态属性信息对应的静态标签,并贴上与动态属性信息对应的动态标签。由于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不同,对于广告的需求不同,比如,不同年龄或者不同职业的用户,对于广告的需求就不同;另外,用户的动态属性信息可以反映出用户的偏好的广告类型和/或消费水平。所以,本申请通过分析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和动态信息,可以分析出用户的实际需求,最后基于候选广告的静态标签与动态标签,从候选广告中确定出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的目标广告推送给用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广告推送的准确度。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以及广告库中候选广告的至少一个静态标签和至少一个动态标签,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可以包括:
将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与候选广告中每个广告的每个静态标签依次进行匹配,并将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与每个广告的每个动态标签依次进行匹配,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将用户的至少一种静态属性信息与候选广告中每个广告的每个静态标签依次进行匹配,并将用户的至少一种动态属性信息与每个广告的每个动态标签依次进行匹配,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可以包括:
确定出每个广告的至少一个静态目标标签和每个广告的至少一个动态目标标签;根据每个广告的至少一个静态目标标签和每个广告的至少一个动态目标标签,从候选广告中为用户选择待推送的至少一个目标广告。
其中,静态目标标签为,与用户的任意一种静态属性信息匹配且与广告的任意一个静态标签匹配的标签;动态目标标签为,与用户的任意一种动态属性信息匹配且与广告的任意一个动态标签匹配的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5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