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式集成化生物除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0319.2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吉平;王奕文;袁松;李朋立;屈志云;景国瑞;段怡彤;郭庆海;白旭光;黄丹丹;尹然;彭冉;耿欣;康会杰;苏宝枫;李俊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8 | 分类号: | B01D53/38;B01D53/84;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集成化 生物 除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设计新颖、除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集成化生物除臭系统,包括箱体、具有进气管的生物酶反应室、位于箱体内的预洗段处理装置、下垂气段、生物填料反应装置、除雾器及风机,所述生物酶反应室、预洗段处理装置、下垂气段、生物填料反应装置、除雾器及风机依次串联连接,所述下垂气段纵向设置,且该下垂气段的进口位于上部、出口位于下部,其进口与预洗段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生物填料反应装置的进口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酶除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化生物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土壤脱臭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降解作用,把恶臭物质分解转化成CO2、H2O、N2、硫酸盐等无害或少害物质。生物酶气化主要是通过直接添加生物酶,以气化的形式对空气中的臭味分子进行吸附、降解除臭。生物除臭主要通过对臭味源进行集中收集,对臭气进行加湿,在生物反应箱对臭气进行吸附降解。
现有的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大部分采用的是活性炭吸附+生物填料处理,结构较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吸附装置的活性炭在达到吸附饱和后,需使设备暂停更换活性碳,而饱和后的活性炭会作为潜在的二次污染来源,需谨慎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除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集成化生物除臭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化生物除臭系统,包括箱体、具有进气管的生物酶反应室、位于箱体内的预洗段处理装置、下垂气段、生物填料反应装置、除雾器及风机,所述生物酶反应室、预洗段处理装置、下垂气段、生物填料反应装置、除雾器及风机依次串联连接,所述下垂气段纵向设置,且该下垂气段的进口位于上部、出口位于下部,其进口与预洗段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生物填料反应装置的进口连接。
所述生物酶反应室位于箱体外侧,包括壳体,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壳体内的底部设有集液箱,集液箱中的生物酶液体中设有超声波振荡器。
所述生物酶反应室位于箱体外侧,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雾化喷头,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壳体内的底部设有集液箱,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集液箱连接,增压泵出口连接所述雾化喷头构成循环。
所述生物酶反应室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生物酶反应层,外壳的顶部开口,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所述进气管,位于外壳内的进气管中设有若干个气孔,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还包括与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连接的。
所述进气管位于最下层的生物酶反应层下方,相邻两个生物酶反应层之间的区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上下两侧的生物酶反应层间隔设置,所述隔板的一端与外壳内的侧壁间隔设置,该间隔构成通气通道,相邻两个通气通道分别位于相向设置的外壳内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个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径为0.5-1.0mm。
所述生物酶反应层包括内部为空腔的板状容箱,所述板状容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板状容箱内的容腔中填充有生物酶。
所述外壳内设有超声波振荡器。
所述下垂气段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底部及左右两端分别与箱体内壁连接,且第一隔板顶部与箱体顶部间隔构成与预洗段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二隔板顶部及左右两端分别与箱体内壁连接,且第二隔板的底部与箱体底部间隔构成与生物填料反应装置连通的出气口。
所述预洗段处理装置包括填料箱,所述填料箱内设有若干个格仓,所述填料箱的侧壁、底部、各格仓的侧壁上均为镂空板,所述填料箱内的格仓中设有鲍尔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0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