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8574.3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庄胜峰;王勇;杨昌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变形 监测 报警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其包括有主杆体,所述主杆体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沿垂直于主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呈对称设置有检测杆,检测杆一端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内,检测杆另一端从安装板内穿出;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挡板,检测杆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沿检测杆滑动方向伸缩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检测杆抵触,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挡板抵触;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检测杆位移量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将测量出的位移量转化成检测信号并输出给报警器。本申请具有能提高检测值的精确度,扩大了检测范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监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7462216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深基坑变形倾斜监测报警装置,当基坑的侧壁发生倾斜时,基坑的侧壁将会推动安装筒向一侧倾斜,此时检测球由于自重会绕高精球形万向节转动,以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而此时当该装置倾斜后,精密传感器的检测杆会绕检测球转动,因而在精密传感器内部产生倾斜位移,此时传感器仪表会显示精密传感器的位移量,若倾斜度越大则精密传感器的位移量就越大,根据倾斜角度设定一个报警值,当倾斜度达到报警值时报警指示灯会点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由于受到安装筒的限制,只有当基坑侧壁的倾斜程度较大时,才能顺利推动安装筒发生倾斜;而当基坑侧壁发生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发生倾斜的基坑侧壁将难以推动安装筒向一侧倾斜,导致测量的精度偏低,此时的报警装置将难以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监测过程中测量精度偏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报警装置,包括有主杆体,所述主杆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垂直于主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安装板间沿主杆体的长度方向呈依次排布;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呈对称设置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一端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内,所述检测杆另一端从安装板内穿出;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检测杆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沿检测杆滑动方向伸缩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检测杆抵触,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挡板抵触;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检测杆位移量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将测量出的位移量转化成检测信号并输出给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基坑内壁进行检测时,先将主杆体携带安装板一同放入至基坑内,接着再将安装板两端的检测杆分别与各自相对的基坑内壁贴合,由于安装板之间沿主杆体的长度方向呈依次排布,从而检测杆能对基坑不同深度的侧壁进行检测;位于主杆体同侧的检测杆之间不会受到相互干扰,进而能大大提高检测时的准确性,同时也扩大了基坑不同深度的检测范围;当基坑的侧壁向一侧发生倾斜变形时,基坑的侧壁将推动位于对应深度的检测杆向各自的安装板内滑入,此时复位弹簧将被逐渐压缩,通过设置在相应安装板内的第一传感器能实时检测检测杆的位移量,并在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给报警器,当位移量达到预设值时,报警器发生报警;由于各根检测杆在检测位移量时均为独立工作,从而即使基坑侧壁施加的外力较小时,也能顺利推动相应的检测杆移动,从而提高了检测值的精确度,扩大了检测范围。
优选的,所述检测杆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安装板内的滑轮,所述滑轮一端与安装板内侧壁接触,所述滑轮跟随检测杆向靠近或远离复位弹簧的方向滚动;所述检测杆背离复位弹簧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安装板外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检测杆一端限位在安装板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85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跨界面测量系统
- 下一篇: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