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7788.9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徐祥久;刁旺战;刘海;马鸣;杨红权;赵卫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4;G01N3/08;G01N1/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桑林艳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管子 焊接 拉脱力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属于焊接拉力实验技术领域,是针对现有实验方法导致实验准确率低、实验周期长和实验成本高的缺陷所提出,其包括制备试样、利用万能实验机的夹具分别对试样两端的管板进行夹持固定、启动万能试验机,使其夹具分别向两侧进行垂直拉伸运动,并逐渐提高拉力值,直至换热管产生屈服、断裂或焊缝断裂脱离时实验停止、获得实验拉力数值。本发明实验方法可有效提升测量成功率,减少实验次数,节约实验成本,同时也大大缩减了产品技术准备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拉力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换热器产品在火电高压加热器、核电高压加热器及石化容器产品中被广泛应用,而换热器产品中都会涉及管子与管板的焊接。对管子与管板焊接结构的机械性能通常采用管子-管板焊接实验进行考察,该实验不仅要对焊接接头进行宏观检测和角焊缝焊脚尺寸检验,还需对管子与管板焊缝进行拉脱力实验,通过测量力值来验证管子与管板焊缝的结合强度。如图3所示,常用换热器产品中管子与管板的结构分为内缩式和伸出式两种,目前针对换热管的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在行业内和相关标准中尚无明确规定。如图4所示,现有拉脱力实验方法的实验过程为:首先将管子-管板焊接试样的一端采用管堵5与换热管2焊接牢固,另一端插入顶杆6,然后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顶杆6施加压力,顶杆6传力于管板1与换热管2的焊缝结构处,随着压力载荷不断升高,换热管2会被顶杆6从管板1的管板孔中顶出脱落或换热管由于自身强度低于焊缝强度导致屈服,最终测量获得最大的压力值,完成测量。
现有换热管的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顶杆材料的强度经常小于管子-管板焊缝的强度,导致顶杆提前出现弯曲,导致测量不准确;2、由于顶杆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在实验过程中顶杆易出现晃动导致压力不能垂直作用于顶杆,致使顶杆易弯曲,最终导致测量不准确;3、管堵与换热管的焊接质量无法保证,当管堵与换热管焊缝的强度低于管子-管板焊缝强度时,易导致管堵先脱离,导致测量不准确。由于以上因素导致目前管子-管板焊拉脱力实验过程能够进行测量的成功率低于60%,导致管子-管板焊拉脱力实验需要多次重复进行,增加了技术准备周期和实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实验方法导致实验准确率低、实验周期长和实验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通过改变现有实验试样的固定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和实验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制备试样:先准备两个管板和换热管,在两个管板上分别开设有管板孔,再将换热管的两侧分别插入管板的管板孔内并通过焊接实现固定;
S2、实验准备阶段:利用万能实验机的夹具分别对试样两端的管板进行夹持固定;
S3、实验阶段:启动万能试验机,使其夹具分别向两侧进行垂直拉伸运动,并逐渐提高拉力值,直至换热管产生屈服、断裂或焊缝断裂脱离时,实验停止;
S4、获得实验拉力数值。
优选地,如S1中所述每个管板的加工方法为:先通过电渣堆焊方式在管板一侧形成堆焊层,而后在管板上开设管板孔。
优选地,每个管板的堆焊层与换热管通过焊接实现固定,并在结合处形成焊缝。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位于管板的管板孔内,且焊缝位于堆焊层与换热管的端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从管板的管板孔内穿出,且焊缝位于堆焊层与换热管的侧壁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7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