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5383.1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刚;孙鸿斌;刘龙涛;彭海龙;赵增振;陈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信天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张文武;陈少丽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 数据 安全 态势 监测 方法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采集待监测的虚拟云的运行信息建立所述虚拟云的地址信标;对所述地址信标以及对应的虚拟云主机的数据进行签名;根据所述地址信标对所述虚拟云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第一地址信标满足预设的越界条件时,则对所述第一地址信标进行签名验证;若所述第一地址信标签名验证通过且根据预设数据泄露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信标对应的虚拟云主机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时,阻断对所述第一地址信标对应的虚拟云主机的数据读取以防止数据泄露。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解决虚拟云发生云空间漂移时如何准确评估风险,防止数据泄露等安全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虚拟云技术的不断发展,私有云、异构云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政企云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接入政企私有云的单位剧增,部署系统越发复杂,云主机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给云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网络安全时间层出不穷,使得计算机网络面临严峻的安全问题。
虚拟云应用过程中,数据识别和风险管理成为拥有私有云政企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在云服务发生云空间漂移时,可能造成地址非法读取,进而导致数据泄露等问题,因此如何全方位了解云主机中的数据是否存在非法读取的风险,评估风险在虚拟云中的影响分布,有效解决风险隐患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虚拟云发生云空间漂移时如何准确评估风险,防止数据泄露等安全性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采集待监测的虚拟云的运行信息建立所述虚拟云的地址信标;
对所述地址信标以及对应的虚拟云主机的数据进行签名;
根据所述地址信标对所述虚拟云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第一地址信标满足预设的越界条件时,则对所述第一地址信标进行签名验证;
若所述第一地址信标签名验证通过且根据预设数据泄露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信标对应的虚拟云主机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时,阻断对所述第一地址信标对应的虚拟云主机的数据读取以防止数据泄露。
可选地,所述通过采集待检测的虚拟云的运行信息建立所述虚拟云的地址信标,包括:
通过预先安装的探针采集所述虚拟云主机的第一运行信息;
按照网域实时采集部署有所述虚拟云主机的各网域中的物理机的第二运行信息;
依据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对所述虚拟云建立地址信标;
其中,所述地址信标包括所述第一运行信息与所述第二运行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包括:虚拟云主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以及磁盘的运行信息;所述第二运行信息,包括:物理服务器的CPU、内存以及磁盘的运行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地址信标对所述虚拟云进行监测,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虚拟云的历史系统日志、部署所述虚拟云的物理机的历史运行信息,得到所述虚拟云对应的异常状态;
参照所述异常状态,对所述虚拟云的地址信标进行监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虚拟云的数据安全态势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建立单元、签名验证单元、监测单元、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建立单元,用于通过采集待监测的虚拟云的运行信息建立所述虚拟云的地址信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信天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信天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基护坡可调式精准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脊椎图像分割与识别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