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4984.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柳明亮;周春娟;董军锋;魏超琪;马瑞;程荣荣;李俊楠;苏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7/14;E04B1/342;E04G2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广浩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撑杆 移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撑杆复原装置,所述撑杆复原装置包括支撑工装和动力源,所述支撑工装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可驱动所述支撑工装运动;步骤二、将所述支撑工装的顶部抵住上部屋盖结构,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在钢索上;步骤三、利用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支撑工装顶紧上部屋盖结构,使得撑杆底部的索夹与铸钢节点分离;步骤四、将撑杆移动到设计位置。本发明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简单易行,使用的装置简单易装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
背景技术
大跨度空间结构是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对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发展都极为重视,空间结构以其优美的建筑造型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结构中。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领域中所使用的支撑杆上部用于支撑大跨度上部屋盖结构,下部通过索夹固定在钢索上,钢索的张力在索夹所在的铸钢节点处提供对支撑杆的弹力,从而使支撑杆支撑上部屋盖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杆下端的索夹与钢索发生相对滑动,导致支撑杆移位从而不能提供足够的对上部屋盖结构的支撑力。因此,需要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来解决上述支撑杆移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行、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的复原撑杆位置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撑杆复原装置,所述撑杆复原装置包括支撑工装和动力源,所述支撑工装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可驱动所述支撑工装运动;
步骤二、将所述支撑工装的顶部抵住上部屋盖结构,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在钢索上;
步骤三、利用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支撑工装顶紧上部屋盖结构,使得撑杆底部的索夹与铸钢节点分离;
步骤四、将撑杆位置复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工装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源具体包括,所述支撑工装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在所述钢索上,具体包括,使用螺栓将所述动力源装置连接在所述钢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栓为U型螺栓,所述U型螺栓圆弧部分的半径与所述钢索的半径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二具体包括,将所述支撑工装的顶部抵住上部屋盖结构,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在钢索上之后,使支撑工装垂直于钢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工装包括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动力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工装还包括第一封口板,所述第一封口板设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工装还包括第二封口板,所述第二封口板设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动力源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千斤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四具体包括,使用手扳葫芦将撑杆移动到设计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一种索结构中撑杆和索夹的移位方法简单易行,使用的装置简单易装卸。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撑杆复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撑杆复原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4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溶胶泄漏检测系统
- 下一篇:抑制TNF信号通路的药物用于治疗脑梗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