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4789.8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婵;袁一鸣;张文霞;戚飞;张楠;袁素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7/20;H01L2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化合物 浪涌 保护 阵列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N型硅衬底(1)上外延生长第一绝热材料层(21),在第一绝热材料层(21)表面进行离子注入,退火形成掺杂的P型层;然后等间距刻蚀通道至硅衬底内部,通道内填充SiO2作为PN二极管(3)之间的隔离;
2)在步骤1)之后获得的结构上淀积第二绝热材料层(22);在第二绝热材料层(22)表面等间距刻蚀凹槽至P型层,在该凹槽内淀积下电极材料,形成下电极(4),然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使其表面平坦化;
3)在步骤2)之后获得的结构上再淀积第三绝热材料层(23),在所第三绝热材料层(23)表面等间距刻蚀沟道至下电极(4),在该沟道内淀积下加热电极材料,形成下加热电极(5),然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使其表面平坦化;
4)在步骤3)之后获得的结构上继续沉积第四绝热材料层(24),在第四绝热材料层(24)表面等间距刻蚀凹槽至下加热电极,在该凹槽内淀积硫系化合物层(6),然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使其表面平坦化;
5)在步骤4)之后获得的结构上淀积上电极材料,然后等间距刻蚀使其形成条状结构,即形成上电极(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是通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4)的材料为W、Ti、TiN或TiW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的材料为锑Sb、碲Te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或以其为基础掺入Ga、Si、Ge、Sn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且掺入元素的比例在10%-75%之间。
5.应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作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保护阵列包括:PN二极管(3)、下电极(4)、下加热电极(5)、硫系化合物层(6)以及上电极(7);
所述PN二极管(3)呈栓状,等间距阵列式排布;所述下电极(4)位于PN二极管(3)之上;所述下加热电极(5)位于下电极(4)之上;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位于下加热电极(5)之上;所述上电极(7)位于硫系化合物层(6)之上;所述上电极(7)呈条状等间距排布,且与硫系化合物层(6)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上部与上电极(7)构成电性连接;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下部通过下加热电极(5)与下电极(4)构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系化合物层(6)为梯形棱柱结构,横向剖面为下窄上宽的梯形,纵向剖面图为正方形;梯形的上宽与高之比为3:2。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保护阵列还包括硅衬底和绝热材料层(2);所述PN二极管(3)等间距阵列式排布在硅衬底上;所述绝热材料层(2)设置在硅衬底上表面以及PN二极管(3)与硫系化合物层(6)之间的内侧壁和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浪涌保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保护阵列两端的电势差未超过阈值导通电压时,其上电极(7)与下电极(4)之间的通路处于关闭的状态;所述浪涌保护阵列两端的电势差超过阈值导通电压时,其上电极(7)与下电极(4)之间的通路处于导通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47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硫电池混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