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oRa无线心电监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13222.9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戴燕云;杨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257;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方惠琴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ora 无线 监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oRa无线心电监护装置,包括多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和一个监护中心,其中,所述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包括心电传感器、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GPS模块、MCU控制模块、LoRa发送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监护中心包括LoRa接收模块、MCU控制部、报警部、电源部和PC机,监护中心与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通过LoRa发送模块和LoRa接收模块连接。本发明针对行动能力不便、不会使用移动设备和家用电脑的老年人,对他们的心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护,若出现心电异常情况,可直接在监护端报警通知医护人员,为患者争取最快抢救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LoRa无线心电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在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群体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监护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心电图ECG能够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是用于诊断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心电监护则是通过显示屏连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一种监测方法,可实时观察病情,能够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心电活动指标,并指导实时处理,因此对于有心电活动异常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等有重要使用价值。
目前医院传统的心电医疗监护采用长导线监护仪,为检测心脏活动电位差变化,需要在人体的多个位置处安装检测电极,监护仪需要通过多根导联线分别与布置在人体体表的检测电极连接,这些导联线给患者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医院的报警系统是当检测到患者心电异常后,在患者病房预警,由患者家属或护士报告给医生。当患者家属和护士不在患者身边时,如果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无法及时发现治疗,将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动态心电图是通过动态心电图仪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疗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但当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时,无法及时预警,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床边用的心电监护仪可以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检测,但是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测量,需要在人体的多个位置处安装检测电极,限制了患者活动。
现有技术中,一种对患者在安静和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实施本地和远程监护的动态心电监护系统,胸部监护导联连接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分别连接患者移动设备和患者家用电脑,患者移动设备和患者家用电脑分别连接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器,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器连接医生工作电脑;其中,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通过胸部监护导联采集患者心电信号;患者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采用蓝牙接口与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时通信,获取患者实时心率和呼吸频率;患者家用电脑接入互联网,通过USB接口与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通信,获取患者动态心电图,并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器;医生工作电脑通过互联网与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器通信,查看心电波形和特征,做出诊断结果和医嘱建议。患者移动设备对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实时检测并预警,实现本地实时监护,由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器和医生构成的远程心电监护平台实现心血管疾病专家对患者心脏的远程监护。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心电信号传送到患者的移动设备或家用电脑,但当患者是老年人时,如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医院老年患者,他们可能不会操作移动设备和家用电脑,这就要求患者身边必须时时有监护人员,一旦监护人员不在时,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无法及时发现治疗,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oRa无线心电监护装置,适用于养老院、社区空巢老人、医院病房等多点监护,构成网络中心监控。针对行动能力不便、不会使用移动设备和家用电脑的老年人,对他们的心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护,若出现心电异常情况,可直接在监护端报警通知医护人员,为患者争取最快抢救时间。
技术方案为:包括多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和一个监护中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