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深海逃逸舱的连接解脱装置及解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2870.2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宪;王博;周鑫涛;徐蒙;赵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G8/41 | 分类号: | B63G8/41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海 逃逸 连接 解脱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用于深海逃逸舱的连接解脱装置及解脱方法,包括均呈半球状结构的上围阱与下围阱,上围阱的顶部设置有上通道围壁,上通道围壁连接逃逸舱载人球,上围阱的底部设置有上对接法兰;下围阱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法兰,下围阱的底部设置有下通道围壁,下通道围壁连接深海载人潜器载人舱;上对接法兰和下对接法兰之间通过爆炸螺栓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实现法兰面的密封;上通道围壁内部安装有上舱口盖,下通道围壁内部安装有下舱口盖,正常工况下在上围阱与下围阱之间形成常压空腔;上围阱下方内侧安装有油缸上支座,油缸上支座通过油缸连接销轴安装旋转作动油缸,旋转作动油缸端部铰接有油缸下支座;工作可靠,使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解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深海逃逸舱的连接解脱装置及解脱方法。
背景技术
深海载人装备在水下有解脱舱室之间人员通道的需求,特别是在发生事故后,失事人员通过人员通道集中进入特定舱室(应急逃逸舱),解脱通道后可实现人员集体逃逸。应急逃逸舱常配备于载人潜器(或潜艇)上,应急情况下,艇员弃艇进入逃逸舱,解脱后靠其自身浮力漂浮至水面待援,逃逸舱通常是艇员自救脱险的最后一道保障。
现有技术中,涉及一种逃逸舱用连接释放装置,该装置通过锁紧环固连上、下对接围栏,需要解脱时,依靠解锁油缸推动锁紧环旋转,实现上、下对接围栏的解锁,依靠顶推油缸实现上、下对接围栏的解脱分离,解锁油缸、顶推油缸的液压源均为液压蓄能器。
该装置有以下弊端:
1.解锁方式(顶推油缸推动锁紧环解锁)及其驱动方式单一,可靠性欠缺;
2.锁紧环在旋转解锁的过程中,可能会带动逃逸舱一起旋转,会导致锁紧环凸缘不能刚好吻合围栏凹槽,使逃逸舱无法解脱分离,存在设计缺陷;
3.顶推装置和解锁装置均依赖液压系统驱动,驱动方式单一,可靠性欠缺。综上,现有逃逸舱连接释放装置存在一定缺陷且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深海逃逸舱的连接解脱装置及解脱方法,从而使用灵活可靠,安全系数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深海逃逸舱的连接解脱装置,包括均呈半球状结构的上围阱与下围阱,所述上围阱的顶部设置有上通道围壁,所述上通道围壁连接逃逸舱载人球,所述上围阱的底部设置有上对接法兰;所述下围阱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法兰,所述下围阱的底部设置有下通道围壁,所述下通道围壁连接深海载人潜器载人舱;
上对接法兰和下对接法兰之间通过爆炸螺栓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实现法兰面的密封;
所述上通道围壁内部安装有上舱口盖,下通道围壁内部安装有下舱口盖,正常工况下在上围阱与下围阱之间形成常压空腔;
所述上围阱下方内侧安装有油缸上支座,所述油缸上支座通过油缸连接销轴安装旋转作动油缸,所述旋转作动油缸的端部铰接有油缸下支座;
上围阱与下围阱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系统;
所述上围阱下方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弹簧上支座,下围阱上方内部的圆周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弹簧下支座,相对应的弹簧上支座与弹簧下支座之间安装有顶推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下对接法兰上均布有六个下法兰腰形孔,上对接法兰上均布有六个与下法兰腰形孔对应的上法兰螺栓孔;
下法兰腰形孔一侧小孔的孔径与上法兰螺栓孔一致,另一侧大孔的孔径大于螺栓螺母、垫片外径,使爆炸螺栓可连带螺母、垫片自由穿过,下法兰腰形孔下端面开有楔形槽,楔形槽与爆炸螺栓的楔形垫片配合。
所述楔形槽的楔角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