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2146.X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瑛;柳一;王萍亚;吴益春;赵巧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密度 分离法 快速 提取 分析 土壤 塑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1、提取土壤中微塑料:取待测土壤,干燥后筛除粒径较大的颗粒,然后加入到提取液中,充分搅拌使微塑料悬浮于提取液中,静置使悬浮液与土壤分层;将悬浮液倾出,过滤悬浮液并收集滤饼,将滤饼消解后烘干得到微塑料;S2、分析土壤中微塑料:将烘干得到微塑料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判断其形状和颜色;然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微塑料官能峰,并结合谱图定性确定微塑料种类。本发明所述方法应用广泛,例如可用于农田中微塑料的定性检测;本发明方法所需仪器设备操作简单且容易观察,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中微塑料提取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塑料污染问题目前备受世界关注。微塑料一般定义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粒料、微纤维、塑料颗粒、泡沫塑料或者薄膜等。微塑料种类繁多,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ABS树脂(ABS)、尼龙(PA)等是最常见的几种微塑料污染物,占已发现的微塑料污染物总量的90%以上。
微塑料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中的细小塑料制品、化妆品和洗涤剂中添加的塑料微珠,以及农业生产中大型塑料经过光降解、氧化、机械破碎等方式形成的塑料微粒等。大微塑料污染已蔓延至全球,在海洋、陆地、大气中均有存在。目前有关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大多以海洋环境为主,但海洋中的大部分塑料垃圾都源于陆地上的人为活动。
然而,其在陆地环境,特别是土壤中的污染状况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农业和城市地区的土壤中微塑料量已经超越水环境,成为主要的微塑料环境储层。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不可小觑。
目前不同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方法不同,常用方法有超声波分散法、筛分过滤法、密度分离法、静电分离法和消化法,实际使用中常为多种方法联合使用。超声波分散法常用于提取粘附土壤碎片的微塑料,可防止在密度分离过程中由于矿物质的附着而漏检,但可能会进一步破碎微塑料或有机质,妨碍进一步分析。筛分过滤法和静电分离法对海水、土壤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它们可以对微塑料预浓缩和初步分类,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简化对微塑料的检测,但不能去除有机质且对附有粘性土壤的微塑料提取效果不佳。密度分离法是常见的分离提取方法,但有些方法的提取液密度太小,无法提取大密度微塑料。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便捷并且能完整提取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不同密度,在MgCl2饱和水溶液中将微塑料和土壤相分离,并通过显微技术和傅里叶红外分析技术确定其种类。本发明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密度分离法快速提取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取土壤中微塑料:取待测土壤,干燥后筛除粒径较大的颗粒,然后加入到提取液中,充分搅拌使微塑料悬浮于提取液中,静置使悬浮液与土壤分层;将悬浮液倾出,过滤悬浮液并收集滤饼,将滤饼消解后烘干得到微塑料;
S2、分析土壤中微塑料:将烘干得到微塑料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判断其形状和颜色;然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微塑料官能峰,并结合谱图定性确定微塑料种类。
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5~65℃,时间为40~56小时。
所述粒径较大的颗粒为粒径5mm以上的颗粒。
所述提取液为MgCl2饱和水溶液。
所述提取液和待测土壤体积质量比为3~5ml∶1g。
所述搅拌的时间为8~12分钟,静置的时间为5~7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1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