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156.2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柳萌;陈莎莎;吁安;桂伦;姚健;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村能源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12;C12M1/02;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恒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5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炭介导 量化 收集 养殖 两相 发酵 沼气 装置 应用 | ||
1.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包括水解产酸发酵罐(101)、产沼气发酵罐(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产酸发酵罐(101)连通有总出料管(103),所述总出料管(103)连通有多个出料支管(104),每个出料支管(104)与产沼气发酵罐(102)连通;
所述水解产酸发酵罐与产沼气发酵罐的内外壁均设有耐酸涂层,所述发酵罐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耐酸涂层的制备工艺为:①、发酵罐内外壁预处理:取无害化清洗剂加热至40-70℃,取洁净棉布浸入5-10s,取出棉布并覆盖在发酵罐内外壁表面反复擦拭清洗,并用水冲洗直至Sa3级清洁度;②、制备耐酸涂层:选用质量比为12-19:8-15:1-3的不饱和聚脂、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复合无机微粉为原料,先将不饱和聚脂、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共混加热至170-190℃,同时以1500-2000rpm的转速搅拌3-5h,期间将复合无机微粉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至30um以内,然后将其混合,继续保持温度、转速不变,恒温搅拌1-2h得到混合凝胶,采用喷涂方式趁热将混合凝胶均匀涂覆在经预处理的发酵罐内外壁,涂覆速度为1.2-2.8m/min,涂膜厚度控制在0.5-2.0mm,自然冷却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底端设有进料口(208),所述进料口(208)与出料支管(104)相通,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内设有滑槽(302),所述滑槽(302)内滑动连接有进料阀块(301),所述进料阀块(301)与产沼气发酵罐(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3),所述进料阀块(301)远离滑槽(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304),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下部设有导引腔(207),所述牵引绳(304)通过导引腔(207)固定连接有气囊(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顶部滑动连接有压力滑块(107),所述压力滑块(107)滑动连接在固定块(108)外部,所述固定块(108)固定连接在产沼气发酵罐(102)上,所述固定块(108)、压力滑块(10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9),所述压力滑块(107)四周设有出气腔(201),所述压力滑块(107)嵌设于产沼气发酵罐(102)内,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顶端设有出气管(106),所述出气管(106)与出气腔(201)通过多条通气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滑块(107)上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02),所述产沼气发酵罐(102)内腔底板固定连接有搅拌支座(204),所述搅拌支座(204)内设有孔隙,所述传动杆(202)滑动连接在孔隙中,所述传动杆(202)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203),所述搅拌支座(204)转动连接有内齿轮(205),所述内齿轮(205)外端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桨叶(206),所述内齿轮(205)与螺杆(203)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炭介导的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害化清洗剂为以质量比为3-7:2-5:6-9:50-65的植物提取物、混合石粉、纯碱、水的混合物;所述植物提取物提取至质量比为1-3:2-5:1-4的薄荷、松柏、芹菜茎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石粉为质量比为1:1:1的石英、金刚石、长石的混合物,其颗粒大小小于50um;所述不饱和聚脂是由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及丙二醇共混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村能源研究中心),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村能源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1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