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4018.0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海玉琰;何灿;马瑞;熊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B01D6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刘亭亭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反渗透 元件 纳滤化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对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第一循环浸泡,得到第一浸泡物;(2)采用含有修饰剂I的溶液a对所述第一浸泡物进行第二循环浸泡,得到第二浸泡物;将所述第二浸泡物用溶液c进行第三循环浸泡,得到纳滤膜元件;所述溶液c为含有修饰剂I的溶液a和含有修饰剂II的溶液b的混合液;其中,所述修饰剂I包括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者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所述修饰剂II为氨基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得到分离性能更好的纳滤膜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是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反渗透膜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膜表面会不可避免的被胶体、微生物、杂质颗粒及难溶盐类等物质污染,从而造成膜性能的下降,具体表现为较低的产水流量或较高的溶质透过率或供给水和浓水之间的压差增大等。因此对于受污染的反渗透膜进行及时的清洗是很必要的,但是物理清洗或化学清洗只是缓解膜元件的污染,当清洗多次后膜性能会出现无法恢复的现象,就需要定期更换膜元件。目前膜元件的寿命一般为3-5年,而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由于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其寿命更短,往往只有1-3年。
目前对于废旧反渗透膜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对废旧膜进行再生利用,例如对废旧反渗透膜做一定处理后作纳滤膜使用,但再生的纳滤膜对一价阳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分离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利用废旧反渗透膜元件制备的纳滤膜存在对一价阳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分离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再生纳滤膜对一价阳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分离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旧反渗透膜元件的纳滤化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
(1)采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对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第一循环浸泡,得到第一浸泡物;
(2)采用含有修饰剂I的溶液a对所述第一浸泡物进行第二循环浸泡,得到第二浸泡物;将所述第二浸泡物用溶液c进行第三循环浸泡,得到纳滤膜元件;所述溶液c为含有修饰剂I的溶液a和含有修饰剂II的溶液b的混合液;
其中,所述修饰剂I包括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者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所述修饰剂II为氨基类化合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先采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对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氧化,然后采用包括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者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的溶液对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处理,然后再采用包括上述物质和氨基类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对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再处理得到的纳滤膜元件具有更好的分离一价阳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