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BR-臭氧-BAF的高含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925.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辉;郭建军;洪清纯;叶伟华;邓国健;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6;C02F3/12;C02F1/78;C02F101/30;C02F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br 臭氧 baf 高含盐 废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MBR‑臭氧‑BAF的高含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废水原水经MBR膜池后,未达标的出水再进入通过第一溶气泵与臭氧混合后进入臭氧塔中进行氧化处理,进入消解池后再进入BAF池进行生化处理后,再经出水储罐监测达标后进入无机盐的提取工序;出水储罐的出水通过反冲洗泵进入BAF池的底部或MBR膜组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出水通过第二溶气泵与臭氧塔中的剩余臭氧混合后进入消解池;出水储罐未达标的废水返回至相应的工段进一步处理。本发明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使达到排放标准,便于后续无机盐的进一步提取利用,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相应单元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真正实现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BR-臭氧-BAF的高含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含盐废水通常指含有高浓度溶解性无机盐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l-、Na+、Ca2+等无机盐离子及COD、氮、磷等各种污染物质,其中高含盐废水通常是指盐含量(以氯化钠质量分数计)不低于1%的废水,其被认定为典型的难处理废水。高含盐废水不仅会腐蚀管道和设备,影响废水输送和处理设施寿命,一旦排入水体生态生态环境中,还会引起土壤盐渍化,污染地下水。
目前,含盐废水的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仅是通过物相分离改变水质,而不能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化学法虽因高盐废水较高的导电性而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在处理高盐浓度废水的应用中具有较大限制:盐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脱水死亡;酶蛋白会由于盐析作用而降低脱氢酶的活性;氯离子会对细菌产生毒害;硫酸根离子还原成的硫化氢会抑制微生物生长。此外,过高的盐浓度使得污水密度增加,缩小污水和微生物的比重差,污泥絮凝效果差,造成菌胶团漂浮在水中不易沉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综上所述,目前的含盐废水技术中,物理法及生物法去除COD效果差,化学法处理成本高而不易被企业接受。
一方面,高含盐废水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后回用水中的有机物采用常规的处理技术再难去除,另一方面,末端高盐废水的处理是废水零排放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蒸发-结晶技术处理末端高盐废水产生的结晶盐不能有效利用,需要在蒸发-结晶工艺段将主要盐类按照工业盐标准分质提取,而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是影响结晶盐纯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亟需寻找合适的废水处理技术对高含盐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高效去除,才能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和结晶盐的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对高高含盐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高效去除、维护性高、实现零排放的基于MBR-臭氧-BAF的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废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MBR-臭氧-BAF的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高含盐废水原水经第一调节池调节pH值、水质和水量后进入MBR膜池,MBR膜池未达标的出水再进入第二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均质处理。一般废水经过MBR膜池的生物降解、膜分离可去除其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和固体悬浮物等,但当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较多时,经MBR膜池处理后COD仍会较高,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生化性差,需要进一步处理。
S2、第一溶气泵将第二调节池中的废水与臭氧混合后输送进臭氧塔中进行氧化处理,再进入消解池进行氧化自由基的淬灭及气体吹脱。臭氧氧化主要用于氧化降解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S3、废水再进入BAF池进行生化处理后,再经出水储罐监测达标后进入无机盐的提取工序,进行无机盐的提取回收,提取无机盐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BAF池主要对废水中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残留的有机物及悬浮固体进一步生化和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