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社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社区智能交互平台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133.6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0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莫海彤;刘玉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2;G06F16/28;G06F16/29;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社区 数据 分析 方法 装置 智能 交互 平台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社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社区智能交互平台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社区居民的时空轨迹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将时空轨迹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与基础地理区块数据绑定,并将社区居民各项活动标识为不同的类型;通过不同的活动类型组成的序列对社区各个居民每天的活动进行记录;对各社区的居民活动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不同社区居民的基本行为模式;根据居民的个人信息数据,挖掘各类行为模式关联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本发明有助于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质量与效率,明晰社区治理的智慧方法及协同机制,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的构筑与完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社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社区智能交互平台及存储介质,属于数字治理和社区发展规划领域。
背景技术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促进社区“善治”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完整社区的构建也被划入2020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重点,强调社区建设应在补足公共服务资源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的治理属性,以更好地适配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针对完整社区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构筑及推广,国内各地的城乡社区已陆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深入基层社区开展群众访谈、问卷调查、交流讨论会等具体活动,专家和学者也为共同缔造活动应如何开展与落实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引。然而,共同缔造活动由于财力、物力、人力不足,覆盖的社区仍十分有限,尚难以形成长效的运作机制。基层社区仍面临突出的管理困难问题,亟需补足社区设施、资源与治理能力短板,以智慧、高效、系统地提升基层社区的治理水平。
信息通信技术已深度渗透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但在社区的层面,治理数字化、精细化与智能化的方法及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社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社区智能交互平台及存储介质,其运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实现对海量社区数据资源的专业化收集、分析及处理,获得不同社区居民的基本行为模式,挖掘各类行为模式关联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计算社区生活圈设施的可达性,分析各主体在社区治理网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供由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与决策互动的社区智能交互平台。有助于提升国内基层社区治理的质量与效率,明晰社区治理的智慧方法及协同机制,深化推进完整社区与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的构筑与完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数据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数据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区智能交互平台。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社区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社区居民的时空轨迹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将时空轨迹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与基础地理区块数据绑定,并将社区居民各项活动标识为不同的类型;
通过不同的活动类型组成的序列对社区各个居民每天的活动进行记录;
对各社区的居民活动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不同社区居民的基本行为模式;
根据居民的个人信息数据,挖掘各类行为模式关联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
进一步的,所述对各社区的居民活动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不同社区居民的基本行为模式,具体包括:
对社区各居民序列进行比对;
依据序列相似度进行归类,每个序列分类代表一种行为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