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殖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827.6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赖拉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恺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8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慧之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4 | 代理人: | 余洪;高彬 |
地址: | 401332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系统 | ||
本专利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养殖池系统,包括若干养殖池、主曝气管和粪污集中池,每个养殖池包括排污管、溢水管、隔网和曝气分管,排污管固定在池体底部中心,排污管上设有球阀,且隔网位于排污管上方,曝气分管固定在池体相邻的两侧内壁上,溢水管管口固定在池体未设有曝气分管的两侧内壁相交的顶点处,若干养殖池矩阵排列,若干养殖池的排污管和溢水管均连接到粪污集中池内,若干养殖池的曝气分管均与主曝气管连接。养殖池内的排泄物可以通过池体底部的排污管排出,漂浮在水面的未食用完的饲料、油污等漂浮物从溢水管排出,从而对养殖池表面漂浮物进行清理,解决了养殖池水体容易富营养化影响鱼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养殖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用地的缩减,和土地价格的提高,高密度高效率的养殖和种植成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鱼类的饲养离不开养殖池,现有的养殖池基本上都是单纯地提供鱼类生长繁殖的场所,没有形成完善的养鱼生态系统,目前大多数养鱼仍采用传统鱼塘养鱼模式,鱼塘水不流动,不能形成自然水流形式,不符合自然生态鱼生活环境,且鱼的排泄物以及剩余的饲料会在养殖池内不断累积造成养殖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鱼的健康以及降低鱼的产量,这种传统方式养鱼导致鱼的肉质较差,产量较低,不能有效提高养殖鱼的质量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养殖池系统,以解决养殖池水体容易富营养化影响鱼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养殖池系统,包括若干养殖池、主曝气管和粪污集中池,每个所述养殖池包括排污管、溢水管、隔网和曝气分管,所述池体上部为长方体状,所述池体下部为斗状,所述排污管固定在池体底部中心,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球阀,且所述隔网位于排污管上方,且隔网边缘与池体内壁连接,所述曝气分管固定在池体相邻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溢水管管口固定在池体未设有曝气分管的两侧内壁相交的顶点处,若干所述养殖池矩阵排列,且所述粪污集中池位于若干养殖池矩阵的外侧,若干所述养殖池的排污管和溢水管均连接到粪污集中池内,若干养殖池的曝气分管均与主曝气管连接。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设有若干个养殖池,并通过主曝气管对若干个养殖池进行充氧管理,通过粪污集中池对每个养殖池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便于对养殖进行集中管理。
(2)养殖池内的排泄物可以通过池体底部的排污管排出,且由于池体下部为斗状,排泄物能够顺着池体下部斗状的倾斜走势沉积在池体底部且不受水流影响,避免粪污回流到养殖池上部影响养殖池上部水质。
(3)养殖池上部设有溢水管,在对养殖池补水的过程中,控制养殖池内水从溢水管溢出,漂浮在水面的未食用完的饲料、油污等漂浮物从溢水管排出,从而对养殖池表面漂浮物进行清理,保证养殖池内的水体质量。
(4)本方案中溢水管管口和曝气分管分别位于池体的两个相对的对角处,曝气分管对池内进行充氧的同时能够使水体产生向溢水管管口的波动,水面上的漂浮物能够顺着水流波动向溢水管管口移动,最终从溢水管管口排出。
进一步,还包括投食组件,所述投食组件包括输送管和若干投放管,若干所述投放管均与输送管连接,若干所述投放管的管口分别固定在若干养殖池的池体未设有溢水管的一个顶角处。投放管能够向池内投放营养品和有益菌,使得鱼类养殖更加方便,投放管的管口固定在池体未设有溢水管的一个顶角处能够避免投放管投放的营养品和有益菌直接从溢水管管口排出。
进一步,每个所述养殖池还包括至少一个造浪器,所述造浪器安装在未设有溢水管的池体内壁上。造浪器能够在鱼池内部制造波浪水流,波浪水流能够冲走鱼粪等杂质,使水体的含氧量更加均匀,带动鱼群逐浪运动,且造浪器与溢水管管口位于两个斜对角,造浪器制造的波浪水流能够带动水面上的漂浮物向溢水管管口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恺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恺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