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1205.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赖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9/06;G06Q10/06;G06F16/2455;G06Q50/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云娇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开发区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溯源 信息化 装箱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基于产品型号获取产品关联的各项目,并分别获取各项目对应的产品信息;步骤S20、基于所述产品信息分配对应数量的箱体,各所述箱体均对应一唯一的箱号;步骤S30、扫描各产品上的产品条形码获取产品序列号,基于所述产品信息对产品序列号进行校验;步骤S40、将校验后的所述产品序列号与箱号进行绑定,生成装箱码;步骤S50、打印所述装箱码并粘体于箱体上,利用所述装箱码对产品进行信息化装箱。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溯源性,降低了装箱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厂在生产完产品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包装,再将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装箱运输,即装箱是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工厂必有的一道工序。传统上,工厂在装箱的工序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保证流水线的正常运转,而为了让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得到不断的提高,工厂不得不在关键岗位上增加人手,并培养熟练工。
然而,传统的方法在装箱的过程中,并未对箱体所装载的产品的信息进行标识,导致产品在装箱后无法溯源,进而直接影响后续产品的查找与分配,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及系统,提升产品的溯源性,降低装箱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及系统,提升产品的溯源性,降低装箱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基于产品型号获取产品关联的各项目,并分别获取各项目对应的产品信息;
步骤S20、基于所述产品信息分配对应数量的箱体,各所述箱体均对应一唯一的箱号;
步骤S30、扫描各产品上的产品条形码获取产品序列号,基于所述产品信息对产品序列号进行校验;
步骤S40、将校验后的所述产品序列号与箱号进行绑定,生成装箱码;
步骤S50、打印所述装箱码并粘体于箱体上,利用所述装箱码对产品进行信息化装箱。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中,所述产品信息至少包括箱体容量、产品数、装箱码样式、产品型号、产品重量以及序列号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具体为:
基于所述产品信息的箱体容量和产品数计算所需的箱体数量,进而利用所述箱体数量分配对应数量的箱体,各所述箱体均对应一唯一的箱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1、扫描各产品上的产品条形码获取产品序列号,基于所述产品信息的序列号长度对产品序列号进行校验,判断长度是否一致,若是,则第一校验通过,并进入步骤S32;若否,则第一校验失败,并结束流程;
步骤S32、判断获取的所述产品序列号是否存在于数据库中,若是,则第二校验通过,并进入步骤S40;若否,则第二校验失败,并结束流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
步骤S41、判断校验后的所述产品序列号的数量是否等于产品信息里的产品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42;若否,则进入步骤S30;
步骤S42、将校验后的所述产品序列号基于箱体容量分别与各箱号进行绑定,基于绑定的所述产品序列号和箱号生成装箱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溯源的信息化装箱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产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产品型号获取产品关联的各项目,并分别获取各项目对应的产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