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0901.2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段秀;邱江凯;吴蒙雨;袁鑫;孙蕲;刘杰;覃龙州;张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58 | 分类号: | C09K8/58;C09K8/584;C09K8/588;B01J4/00;B01J19/00;B01J19/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仲凌霞;肖明芳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微流场 反应 技术 制备 纳米 驱油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驱油剂的水相与含外壳包覆材料的油相在冰浴中,通过均质制得初乳;(2)将步骤(1)所得初乳与第一分散液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混合器中混合,通入第一微反应器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液;(3)将步骤(2)所得第一反应液与第二分散液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二微混合器中混合,通入第二微反应器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液;(4)将步骤(3)所得第二反应液进行固化反应,收集第三反应液,即为含有W/O/W型纳米驱油剂的反应液。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原料易得、无剧毒反应物残留、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W/O/W型纳米驱油剂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长期注水冲刷造成的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较低而剩余油分散的问题,这将成为油田开发中遇到的一种重要问题。而化学驱主要的两类驱油剂聚合物和表活剂均存在近井地带无效消耗问题,注入初期的剪切和吸附使得大量驱油剂在原油饱和度较低的无效区域被消耗,无法有效到达目标含有驱油,效率较低。
国外文献的相关报道中,有研究机构已经开始纳米包覆用油田化学品的使用,在包覆无机缓释酸,包覆金属离子交联剂,包覆示踪剂,包覆腐蚀抑制剂,包覆破胶剂等方面均有报道。如美国RTI报道的通过包覆无机酸形成纳米包覆的缓释酸,在地下腐蚀造缝方面有较好的潜在应用。而其通过界面聚合合成的包覆三价铬交联剂在聚合物延迟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在包覆工艺方面,用于油田化学品的包覆主要采用一些分散聚合方式或界面聚合实现,工艺复杂,产品粒径分布较宽。而微流场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更好的纳米包覆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微流场反应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连续流动的管道式反应器。它包括化工单元所需要的混合器、换热器、反应器、控制器等等。但是,它的管道尺寸远远小于常规管式反应器,微反应器内部是由直径为10-500um的很多微管并联而成,有极大的比表面积。由此带来的优势是极大的换热效率和混合效率。微流场反应技术通过对反应本征和尺度关系的优化,大幅提升传质传热效率,以连续流的方式可实现微体积、大当量转化,增强粒子大小的可控性,有效提升工艺安全性。该反应技术改变了传统反应模式,为纳米包覆驱油剂的研制提供新的可能,为产业转化提供了有效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方法。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W/O/W型纳米驱油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驱油剂的水相与含外壳包覆材料的油相在冰浴中,通过均质制得W/O型初乳;
(2)将步骤(1)所得初乳与第一分散液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混合器中混合,通入第一微反应器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液;
(3)将步骤(2)所得第一反应液与第二分散液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二微混合器中混合,通入第二微反应器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液;
(4)将步骤(3)所得第二反应液进行固化反应,收集第三反应液,即为含有W/O/W型纳米驱油剂的反应液。
步骤(1)中,所述驱油剂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编号为SH-HK-I-05的驱油剂。
步骤(1)中,所述水相中驱油剂的体积百分数为1%-15%,优选为4.7%-9%。
步骤(1)中,所述油相除外壳包覆材料外,还包括乳化剂和有机溶剂;所述外壳包覆材料、乳化剂和有机溶剂用量比为100-150mg:40μL:4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泥沙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放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