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炉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0607.1 | 申请日: | 2021-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付甫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甫焱 |
主分类号: | F24B1/197 | 分类号: | F24B1/197;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2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 ||
普通炉芯的上部、中部、下部都没有进风口更没有凹槽,不能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导致炉内的一氧化碳不能完全燃烧,从而污染空气。多孔炉芯的凹槽增加了从炉桥上来的进风量,再有多孔炉芯的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确保二次进风助燃,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孔炉芯。
二.背景技术:
普通炉芯的上部、中部、下部都没有进风口更没有凹槽,不能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导致炉内的一氧化碳不能完全燃烧,从而污染空气。多孔炉芯的凹槽增加了从炉桥上来的进风量,再有多孔炉芯的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确保二次进风助燃,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
三.发明内容:
一种多孔炉芯,多孔炉芯由密封圈、进风通道、炉芯上口、进风口、炉芯外壁、炉芯下口、凹槽、炉芯内壁、出风口、炉芯主体组成,其特征在于炉芯主体分二种,第一种,炉芯外壁是铁桶,炉芯内壁与炉芯外壁之间填充的是耐火材料,形成炉芯,第二种,炉芯内壁与炉芯外壁之间的填充料并包挂炉芯内壁和炉芯外壁全是耐火材料,形成炉芯,炉芯设有炉芯上口和炉芯下口,炉芯上口小于炉芯下口,炉芯上口与炉芯下口之间有一定距离,形成圆锥形的空心孔,炉芯外壁的上部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下面炉芯外壁的上部、中部、下部都分布有很多个进风口,炉芯上口的下面炉芯下口的上面炉芯内壁的上部、中部、下部都分布有很多个出风口,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是进风通道,出风口、进风通道、进风口相互连通,空气由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经出风口进入炉芯内进行二次助燃,炉芯上口的下面在炉芯内壁上设有多条凹槽,凹槽直通炉芯下口,凹槽与凹槽之间有一定距离,进风口与进风口之间有一定距离,出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有一定距离,进风口高于出风口,确保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不会堵塞,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凹槽的数量决定于多孔炉芯的大小,多孔炉芯的下面是炉芯底座,炉芯底座上有通风口为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通空气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多孔炉芯的炉芯外壁上套有炉芯套桶,确保进风口、进风通道、出风口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密封圈就是法兰圈,密封圈与炉芯套桶上的密封圈相吻合,炉芯套桶是安装在炉芯底座上,炉芯底座的下面是炉桥,炉芯上口又叫火口,火口又叫进料口,炉芯下口又叫卸渣口,凹槽增加了从炉桥上来的进风量和透气量,确保炉芯内的燃料得到充分燃烧。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多孔炉芯示意图,图2是多孔炉芯下口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一种多孔炉芯,多孔炉芯由密封圈1、进风通道2、炉芯上口3、进风口4、炉芯外壁5、炉芯下口6、凹槽7、炉芯内壁8、出风口9、炉芯主体10组成,其特征在于炉芯主体10分二种,第一种,炉芯外壁5是铁桶,炉芯内壁8与炉芯外壁5之间填充的是耐火材料,形成炉芯,第二种,炉芯内壁8与炉芯外壁5之间的填充料并包挂炉芯内壁8和炉芯外壁5全是耐火材料,形成炉芯,炉芯设有炉芯上口3和炉芯下口6,炉芯上口3小于炉芯下口6,炉芯上口3与炉芯下口6之间有一定距离,形成圆锥形的空心孔,炉芯外壁5的上部设有密封圈1,密封圈1的下面炉芯外壁5的上部、中部、下部都分布有很多个进风口4,炉芯上口3的下面炉芯内壁8的上部、中部、下部都分布有很多个出风口9,出风口9与进风口4之间是进风通道2,出风口9、进风通道2、进风口4相互连通,炉芯上口3的下面在炉芯内壁8上设有多条凹槽7,凹槽7直通炉芯下口6,凹槽7与凹槽7之间有一定距离,进风口4与进风口4之间有一定距离,出风口9与出风口9之间有一定距离,进风口4高于出风口9,确保进风口4、进风通道2、出风口9不会堵塞,进风口4、进风通道2、出风口9、凹槽7的数量决定于多孔炉芯的大小,多孔炉芯的下面是炉芯底座,炉芯底座上有通风口为进风口4、进风通道2、出风口9通空气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多孔炉芯的炉芯外壁5上套有炉芯套桶,确保进风口4、进风通道2、出风口9为炉芯内的燃料进行二次供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甫焱,未经付甫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载火箭姿态系统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 下一篇:警示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