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储层原油原位裂解成气的识别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9313.1 | 申请日: | 202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宋一帆;倪蕊;张辉;范俊佳;马行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1N21/65;G01N21/8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原油 原位 裂解 识别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储层原油原位裂解成气的识别方法及其设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获取储层原油层中的岩石样本所制作得到的流体包裹体组合;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中所包含的岩相学特征,根据所述岩相学特征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所述储层原油层是否发生了原油原位裂解以及确定原油原位裂解的程度。从而只需应用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即可对储层中的原油是否发生过原位裂解进行判别,以及,巧妙地避免了获取准确的地球化学数据的复杂性,从流体包裹体记录原始流体现今赋存状态的角度去推断其储层中的原油是否发生过原位裂解,简单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储层原油原位裂解成气的识别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含油气盆地里的原油裂解气主要依靠储层天然气烃类组成特征以及储层沥青的形态结构、碳氢氧原子比和成熟度等指标来进行判识。但上述的一系列判识指标,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数据,而缺少岩相学等用于判识原油裂解的直接证据。
在这三十余年内,流体包裹体作为研究地质过程中古流体温压状态和成分信息的一种手段,在分析成岩作用、成矿作用以及盆地流体演化等地质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今来看,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来判识含油气盆地的是否发生过原油的原位裂解,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均是可行的,而且简单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储层原油原位裂解成气的识别方法,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对经历持续深埋或者异常热流体影响的储层中原油是否发生过裂解进行判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获取储层原油层中的岩石样本所制作得到的流体包裹体组合;
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中所包含的岩相学特征,所述岩相学特征包括流体包裹体的形态、结构、相态、相态比以及其荧光显示特征;
根据所述岩相学特征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类型,具体包括:当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为仅包含气、水、固三种物质共存的流体包裹体或者为仅包含气、固两相共存的流体包裹体时,确定其为第一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组合;当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为仅包含气、油、固三相共存的流体包裹体或者为仅包含气、水、油、固四种相共存的流体包裹体时,确定其为第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组合;当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包括纯气相、纯固相、气水两相、气固两相、水固两相、气水固三相这六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以及,任意的一种油相的包裹体时,确定其为第三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组合,所述油相包括纯油相、气油两相、水油两相、油固两相、气油固三相、水油固三相、气水油三相以及气水油固四相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为仅包含纯气相、纯固相、气水两相、气固两相、水固两相、气水固三相这六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时,确定其为第四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组合;
根据所述类型确定所述储层原油层是否发生了原油原位裂解以及确定原油原位裂解的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获取储层原油层中的岩石样本所制作得到的流体包裹体组合;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中所包含的岩相学特征,根据所述岩相学特征确定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所述储层原油层是否发生了原油原位裂解以及确定原油原位裂解的程度。从而只需应用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和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即可对储层中的原油是否发生过原位裂解进行判别,以及,巧妙地避免了获取准确的地球化学数据的复杂性,从流体包裹体记录原始流体现今赋存状态的角度去推断其储层中的原油是否发生过原位裂解,简单高效;此外,本发明能为含油气盆地储层原油裂解的判识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极大提高了判识的可信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针对储层原油原位裂解成气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9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