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7925.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成小翔;武道吉;罗从伟;刘汝鹏;许兵;王凯;谭凤训;李沛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5G1/00;C05D9/02;C05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佰智蔚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85 | 代理人: | 赵允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小城镇 农村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装置、农林废弃物收集装置、重力驱动MBR膜生物反应器以及与所述农林废弃物收集装置相连接的絮凝剂制备装置;所述集水装置与MBR膜处理反应器连通;所述MBR膜处理反应器设有排泥管和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依次连接有蓄水池和生态滤水池;所述排泥管依次连接有集泥池、固液分离设备和生物质改性装置,能够实现废水回用灌溉或者生态湿地建设,实现农村废水零排放和农村废水的社会循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慢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其装置和应用。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各方面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农村人口众多且分散,缺乏污水处理意识,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人口集聚程度显著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可见,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产生量大、范围广、处理率低、氮磷排放负荷高等特点,与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及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厨房炊事、洗漱、洗涤和洗浴等活动产生的污水和水冲式厕所产生的冲厕污水组成。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污水仅通过简易的沟渠或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入河道和农田,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为适应农村发展现状,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回用标准,积极探索经济实用的治理技术已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的主要途径。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技术与以超滤或微滤为主体的固液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常规的活性污泥法不仅污泥产量高,易发生污泥膨胀。此外,所产生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占据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5%~40%。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MBR利用膜组件的拦截作用,实现泥水的分离,具有污泥膨胀率低、占地面积小、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MBR应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好,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弊端,氮磷去除率低、膜污染问题等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携带方便,使用简单,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效率高,出水速度快,而且可以更换部件循环利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装置、农林废弃物收集装置、MBR膜处理反应器以及与所述农林废弃物收集装置相连接的絮凝剂制备装置,所述农林废弃物收集装置收集的农林废弃物作为絮凝剂制备装置制备絮凝剂的第一原料;
所述集水装置与MBR膜处理反应器连通;
所述MBR膜处理反应器设有排泥管和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依次连接有蓄水池和生态滤水池;
所述排泥管依次连接有集泥池、固液分离设备和生物质改性装置,所述集泥池收集含有絮凝剂的底泥作为生物质改性装置的第二原料。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连接有格栅井,所述格栅井的出水口连接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第一出水口与MBR膜处理反应器连接,所述格栅井、调节池的高度大于集水井、MBR膜处理反应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包括改性池和MBR过滤池,所述改性池设置进水管、絮凝剂添加管,所述进水管与集水装置连通,所述絮凝剂添加管与絮凝剂制备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处理反应器还包括蓄液池,所述蓄液池的一端设置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出口高于改性池,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出口与改性池连通;
所述蓄液池的另一端设置进水通道;
所述MBR过滤池与第一排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设置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高度大于MBR过滤池和第二排水通道的出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MBR过滤池的出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