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6375.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孙广东;龚家国;贾腾飞;石彬;汪梦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准 数据 流域 农业 污染 河系 测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其包括获取待研究区域的降水、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根据待研究区域的降水、地形等数据,将待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流域分区;计算各流域分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影响因子;对各流域分区的污染物影响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污染物影响因子计算各流域分区的入水体系数;对入水体系数进行校核验证。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对大尺度区域内的污染物入河系数进行口径一致地核算的方法的问题,一致性好、计算可靠、范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文与水资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同时,农作物种植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产生量等明显增加,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排水沟渠和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附近水体,进而造成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水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物以及同类污染物的不同形态之间在污染物的产生、运移及消减等机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受地理位置、水文、气象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农业源的产污系数与入水体系数也体现了较大的时空异质性,使得污染物入水体的核算方法困难重重。
现有入河系数测算研究目前仅限于局部流域,未能覆盖不同的典型流域。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物传输过程的空间异质性强,不宜简单地将少量的小尺度精细化模拟或实测结果向大尺度区域或全国推广运用。而对大范围区域,如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管理和决策,就需要取得大尺度区域口径一致的核算成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对大尺度区域内的污染物入河系数进行口径一致地核算的方法的问题的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研究区域的降水、水质、DEM、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社会经济数据;
S2、根据待研究区域的降水、地形数据,将待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流域分区,计算各流域分区的污染物排放量;
S3、根据待研究区域的数据,计算各流域分区的污染物影响因子;
S4、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污染物影响因子计算各流域分区的入水体系数;
S5、对入水体系数进行校核验证,当入水体系数满足验证计算时,即得到待研究区域中各流域的综合入水体系数;当入水体系数不满足验证计算时,调整污染物影响因子,重复S3至S4,直到入水体系数满足验证计算。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待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流域分区,并将降雨、土地利用、土壤、污染物等基础数据与流域分区结合,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到污染物运移的污染物影响因子,进而得出农业污染物的入水体系数。通过各种流域农业源污染物入河系数的确定,最终形成一套入河系数查算表,为以后方便快捷计算农业源污染物入河量服务。本方法所需收集的数据较少,并且所选用的数据能够较容易通过查表和查官方数据得到,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统一,能够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并使得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并能便于应用在大范围区域,如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进一步地管理和决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标准数据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6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