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417.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杨志祎;刘晓凯;李明新;郭亚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寓氢能源科技(辽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1/07;F17D3/01;F17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辽宁省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站卸气柱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加氢站卸气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包括氢气输入管,还包括氮气吹扫回路,所述氢气输入管依次连接有输入阀和压缩机,所述氮气吹扫回路包括氮气输入管和氮气输出管,所述氮气输入管于输入阀之前与氢气输入管连通,所述氢气输入管于输入阀和压缩机之间设有三通阀,所述氮气输出管连接在三通阀上。本申请具有降低加氢站卸气时的安全隐患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氢站卸气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
背景技术
氢能是一种零碳绿色新能源,符合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因此,加氢站便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和普及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加氢站基本上是采用氢气管束车作为气源,管束车进站后,需利用卸气柱将管束车内氢气传输到压缩机,卸气柱固定安装在加氢站内的卸气区,通过它即可将氢气管束车内的氢气安全卸载下来并向氢气压缩机供气。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氢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所以在进行卸气作业时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加氢站卸气时的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包括氢气输入管,还包括氮气吹扫回路,所述氢气输入管依次连接有输入阀和压缩机,所述氮气吹扫回路包括氮气输入管和氮气输出管,所述氮气输入管于输入阀之前与氢气输入管连通,所述氢气输入管于输入阀和压缩机之间设有三通阀,所述氮气输出管连接在三通阀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气通入前,控制输入阀、三通阀以及安全阀为全开状态,氮气经氮气输入管进入氢气输入管内,不断输入的氮气可带走氢气输入管内的氧气及其它气体,并于氮气输出管集中排出,通过氮气吹扫回路的设置,氢气在通入前可通过氮气吹扫回路进行空气的排空,从而减小了氢气输入压缩机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以降低加氢站加氢时的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氮气输出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连接有氮气回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气通过氮气输出管可直接进入氮气回收器,从而实现对氮气的回收,以使氮气后续可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氮气输出管于三通阀和氮气回收器之间设有吸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收器可吸收掉氧气和空气中的水,以使进入氮气回收器的氮气纯度更高,减少后续对氮气回收器内氮气的处理作业。
优选的,所述氢气输入管于三通阀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氢气输入管压力过大时,安全阀作业,同时控制三通阀与氮气输出管的连接点为开合状态,从而切断氢气于氢气输入管内的输入路线,以将氢气引入氮气输出管并由氮气回收器吸收,继而降低氢气输入管内的气压,实现对整个加氢站卸气柱系统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氮气输出管于吸收器之前设有氢气检测器,所述氮气输出管于吸收器和氢气检测器之间设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上安装有氢气回收管,所述氢气回收管远离分流阀的一端设有氢气回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氢气进入氮气输出管后,氢气检测器会检测到氢气,同时控制分流阀仅与氢气回收管连通,以将氢气导入氢气回收管并最终流入氢气回收器,氢气回收器所吸收的氢气后续可再次得到利用,从而减少了安全阀作业时氢气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氮气输入管上设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仅允许氮气输入管向氢气输入管输气,以将氢气截流在氢气输入管内,从而减少氢气流入氮气输入管,造成氢气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寓氢能源科技(辽宁)有限公司,未经嘉寓氢能源科技(辽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旋进注浆锚杆结构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烘干窑的火焰导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