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粉用四辊碾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005.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平;牛再兴;郝鹏;马文杰;黄雅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东谷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6 | 分类号: | B02C4/06;B02C4/30;B02C4/32;B02C4/42;B02C4/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粉 用四辊 碾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粉用四辊碾磨结构,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振动喂料装置、头道辊、减速电机、慢辊、定辊及快辊;头道辊、慢辊、定辊及快辊整体呈菱形布置结构;所述振动喂料装置安装于机体的上端,机体两侧安装有墙板,所述定辊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两侧的墙板上,定辊所在的主轴一端安装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外围通过三角带与主电机皮带轮连接;所述主轴另一端上的定辊与慢辊和快辊的齿轮分别外啮合传动。本发明采取菱形分布的四根不同转速的磨辊,两两相向旋转,对入磨米粉进行3道碾磨,最终达到米粉生产需要的40目粗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米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米粉用四辊碾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大米磨成米粉的方式大多为大米带水一同碾磨成米浆,然后再将米浆脱水烘干成米线、米粉的生产原料,这种碾磨方式普遍产量低,间歇式生产,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容易发酵酸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米浆脱水烘干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传统的湿法加工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且低产出无法适应我国食品发展规模化、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需要,被逐步淘汰。为了节约能耗、减少污水排放、提高产量和实现自动化达到米粉工业化规模生产,如何将大米以很少的加水量润米后破碎到60目左右的米粉,是米粉干法加工的技术难点,现在市场上大多采用粉碎机来粉碎大米,若用普通的锤片粉碎机粉碎得到的颗粒细度达不到米粉加工的需要,且粒度不均匀,造成米粉产品口感不好;若用超微粉粉碎机粉碎,米粉细度可以达到但强烈的粉碎作用会造成米分子结构的破坏,大米淀粉的损伤很大,对最终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且超微粉碎产量很低,能耗很大,不适用于米粉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大米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破损淀粉,破损淀粉含量对其最终米粉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破损淀粉含量的增加,其溶解度、可溶性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溶胀度变化大不,米粉糊的透明度降低,同时,大米粉的整个糊化黏度曲线降低。为了在保证达到米粉食品需要的粗细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破损淀粉的含量,采用大米碾磨法需要将入磨大米水分润米到14-50%,若采用传统的双辊磨粉机碾磨大米,仅靠一对辊碾磨无法达到细度要求且淀粉破损率很高,因此,如何解决高水分米粒碾磨粉碎,成为阻碍实现米粉工业化生产的难点之一,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水分达到14-50%左右的大米在碾磨后得到的米粉粗细度能达到60目左右,且破损淀粉含量也能符合米粉生产需要。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米粉用四辊碾磨结构,包括机体,其特征是: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振动喂料装置、头道辊、减速电机、慢辊、定辊及快辊;
头道辊、慢辊、定辊及快辊整体呈菱形布置结构;
所述振动喂料装置安装于机体的上端,机体两侧安装有墙板,定辊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两侧的墙板上;定辊所在的主轴一端安装有皮带轮,皮带轮外围通过三角带与主电机皮带轮连接;
所述主轴另一端上的定辊与慢辊和快辊的齿轮分别外啮合传动,慢辊两端设置有上轴承座,其中上轴承座包括上连接点、下连接点和固定耳,上连接点固定在墙板上,下连接点与第一油缸的第一连杆连接传动,
所述快辊两端设置有下轴承座,其中下轴承座的下连接处固定在墙板上,上连接处与第二油缸的第二连杆连接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头道辊两端的设置有轴承座,其一端点固定在墙板上,另一端点与支撑拉杆和微调连杆同时连接,其中支撑拉杆穿过上轴承座上的固定耳,末端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固定耳之间的支撑拉杆上套设有碟片弹簧,所述微调连杆内衬偏心套,微调连杆上端连接有转动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机体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取菱形分布的四根不同转速的磨辊,两两相向旋转,对入磨米粉进行3道碾磨,最终达到米粉生产需要的40目粗细度,解决了米粉干法工业化生产预处理工段中大米碾磨破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东谷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东谷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级碳酸锂制备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负压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