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4798.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成新跃;邹曼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57/03 | 分类号: | C07C57/03;A01N37/06;A01P1/00;A01P3/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爪哇 棒束孢 菌株 次生 代谢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及其应用,该次生代谢化合物为十九碳二烯酸,分子式为C19H34O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的应用,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细菌。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植物青枯病菌。次生代谢化合物对植物青枯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6μg/mL。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大肠杆菌。次生代谢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1.2μg/mL。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阿氏肠杆菌、鞘氨醇杆菌、葡萄球杆菌、代尔福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本发明的次生代谢化合物在抑制阿氏肠杆菌、鞘氨醇杆菌、葡萄球杆菌、代尔福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植物青枯病菌和大肠杆菌活性方面具有优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病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在真菌的寄生、致病和适应性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药物和药剂开发的重要来源。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原名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隶属于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llales)虫草科(Cordycipitaceae)棒束孢属(Isaria)。该菌广泛存在于昆虫栖息的生境及土壤中。爪哇棒束孢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可寄生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在害虫的防控中具有广阔的生防应用潜能。对爪哇棒束孢的基因组分析发现,爪哇棒束孢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基因簇,表明爪哇棒束孢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对爪哇棒束孢次生代谢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中,我们筛选出一种对细菌具有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对昆虫肠道细菌及植物病原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该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植物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能引起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其它植物的青枯病,感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植物青枯病是世界性的土传病害,防治难度大。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轮作、土壤改良和消毒等方法,开发新的有效的防控产品是当前生产上所急需的。本化合物有望开发成青枯病防治的新产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通过从昆虫病原真菌爪哇棒束孢的大麦发酵产物中用乙酸乙酯提取,分离和纯化出一种主要次生代谢化合物,经分子结构鉴定为十九碳二烯酸(C19H34O2),旨在提供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该次生代谢化合物为十九碳二烯酸,分子式为C19H34O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的次生代谢化合物的应用,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细菌。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植物青枯病菌。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对植物青枯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6μg/mL。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大肠杆菌。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1.2μg/mL。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阿氏肠杆菌、鞘氨醇杆菌、葡萄球杆菌、代尔福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对阿氏肠杆菌、鞘氨醇杆菌、葡萄球杆菌、代尔福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8μg/mL。
进一步地,次生代谢化合物应用于抑制蒙氏肠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4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用电动增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旋转式喷头结构及其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