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及穿线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3405.9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0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飞;田启明;郭玉波;付天利;李贵春;刘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冀东发展燕东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2 | 分类号: | B65H57/1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06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钢绞线 穿线 工具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及穿线工艺,涉及钢绞线穿线技术领域。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包括支撑架、第一半圆筒体、第二半圆筒体和锁闭机构;支撑架上端与第一半圆筒体外侧壁连接,第一半圆筒体的上侧边缘通过合页与第二半圆筒体侧边缘铰接形成开口的圆筒;锁闭机构包括固定杆、转动杆和弧形杆,固定杆上端固定在第二半圆筒体外壁,固定杆下端固定有螺母,转动杆与螺母螺纹连接,转动杆右端与弧形杆外壁固定连接,弧形杆抵接在圆筒开口的外侧。本发明将穿线工具与支撑架组装为一体,钢绞线端部在圆筒内前进,无需人工引导,穿线一步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对钢绞线外皮的磨损破坏,保护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绞线穿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及穿线工艺。
背景技术
在工业建筑中,一些筒仓、冷却塔、堆料库等设计为圆形筒状薄壁结构,这些薄壁结构中,为了加强强度,防止开裂,会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绞线来施加预应力。尤其是近年来设计的筒仓直径越来越大,钢绞线的数量和长度也随之增加。这些钢绞线的施工是制约滑膜施工的关键。在传统的工艺中均采用人海战术,每隔2~3米设置一位工人,大家一起用力,一节一节向前推送,施工进度非常缓慢;并且人员分布较远,不便于一起指挥,倘若指挥不力,不能同时用力,效率低下。传统方法端部需要有2~3名施工人员引导,由于有竖向钢筋阻断,引导人员只能从缝隙进行,不易控制。当端部误入钢筋间隙时,还需同时用力将钢绞线退回,调整后再次前行。随着人工费不断上涨,传统施工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及穿线工艺,穿线工具操作使用方便,节省人力,提高施工速度。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发明装置采用如下方案: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包括支撑架、第一半圆筒体、第二半圆筒体和锁闭机构;支撑架上端与第一半圆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半圆筒体的上侧边缘通过合页与第二半圆筒体侧边缘铰接,第一半圆筒体和第二半圆筒体的另一侧边缘分别为自由端;第二半圆筒体的外侧壁与锁闭机构固定连接;锁闭机构包括固定杆、转动杆和弧形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半圆筒体铰接端的外壁上,固定杆的下端固定有螺母,转动杆与螺母螺纹连接,转动杆的右端与弧形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弧形杆抵接在第一半圆筒体和第二半圆筒体自由端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将穿线工具与滑膜架体(支撑架)组装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为:
转动杆为L型杆,L型杆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水平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水平杆右端与弧形杆外壁固定连接,弧形杆的内径与第一半圆筒体、第二半圆筒体的外径相同,简化操作步骤,方便设备使用。
第一半圆筒体铰接端的外壁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
第一半圆筒体和第二半圆筒体的自由端闭合形成带有开口缝隙的圆筒结构,开口缝隙位于圆筒的斜下方保证第二半圆筒体转动全部打开,位于圆筒内的钢绞线顺利脱落。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发明工艺采用如下方案:使用超长钢绞线穿线工具的穿线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基础上摆设多个穿线工具形成圆环结构,将穿线工具的弧形杆卡在第一半圆筒体和第二半圆筒体自由端外侧,使两个半圆筒体处于闭合状态;
步骤二、施工人员聚集在圆筒的一端即钢绞线的固定端,把钢绞线的一端放入闭合的圆筒内,持续送入,直至全部完成;
步骤三、依次分段将第二半圆筒体打开,钢绞线自动下落到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工艺方法中钢绞线端部在圆筒内前进,无需人工引导,穿线一步到位,减少人工数量,降低人力成本;本工艺方法人员均在端部,方便响应指令,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对钢绞线外皮的磨损破坏,保护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冀东发展燕东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冀东发展燕东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位置监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绞刀泥泵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