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向结薯装置及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091.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韦云东;李军;周时艺;陈蕊蕊;盘欢;罗燕春;马崇熙;徐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4/10;A01G24/00;A01C21/00;A01G25/02;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530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向 装置 木薯 高产 栽培 方法 | ||
1.一种定向结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种茎袋,所述种茎袋为上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所述种茎袋前侧面的下端设有其内部连通的根袋;所述根袋并排设置2排,每排设置4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结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茎袋和根袋均采用200目尼龙网缝合而成;所述种茎袋的长度为22-25cm,直径为7cm;所述根袋的长度为40-45cm。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定向结薯装置的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所述定向结薯装置;
(2)起垄:种植垄的横截面为梯形,相邻2个种植垄的间距为180cm,种植垄的上表面宽130cm;垄沟上表面宽50cm、底面宽20-40cm、高30-35cm;
(3)选种:将充分老熟且无病虫害的木薯种茎直切成段,每段长20cm,将生理顶部涂抹凡士林;
(4)种植:在所述种茎袋中填充基质I高度至15cm、每个根袋中填充1kg基质II,保证二者的接口处充满基质2;并将木薯种茎生理根部插入基质I中;采用一垄双行种植的方式将所述定向结薯装置埋在垄面上,使所述根袋呈扇形分布,且两边的根袋距垄边10cm,其余6个均匀分散;并使所述种茎袋顶部伸出地面7-10cm;
(5)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管:在垄面中间铺设1条灌溉PE管;灌溉PE管与所述定向结薯装置对应的位置上分别接入压力补偿滴头,每个压力补偿滴头分别接入4个滴箭;每个所述定向结薯装置处间隔放置2个滴箭,滴箭插入地表深度为5cm;并利用黑色地膜或园艺地布覆盖垄面;
(6)水肥管理;
(7)收获:270-330d后,将单株从土壤中挖出,分别剪开所述种茎袋和根袋,取出收获木薯块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株行距为1.0×0.9m,种植密度为11111.1株/h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I的制备方法为:取种植地的土壤,风干,粉碎过6mm筛;将粉碎的土壤与有机肥按3-4:1重量比进行混合;其中,有机肥为符合国家标准NY 525-2012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884-2012的有机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II的制备方法为:将硫酸钾型复合肥按N:P2O5:K2O为200:200:200mg/kg的纯用量均匀混入基质I;其中硫酸钾型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总含量为45%,氮磷钾的比例为1: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木薯品种为食用品种时,总施肥量为N:P2O5:K2O 90.0:30.0:90.0kg/hm2;水肥一体化施肥策略为:
种植60d以2.0L/株的水肥溶液施入N:K2O 12.2:12.2kg/hm2;
种植90d以2.5L/株的水肥溶液施入N:P2O5:K2O 36.6:12.2:25.0kg/hm2;
种植120d以2.0L/株的水肥溶液施入N:K2O 16.0:20.0kg/hm2;
种植150d以2.0L/株的水肥溶液施入N:K2O 4.44:15.0kg/hm2;
种植180d以2.0L/株的水肥溶液施入N:K2O 29.6:10.0kg/h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0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雾化面罩
- 下一篇:压延辊前异物预警处理系统及预警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