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2521.9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源;冯英杰;陈元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9/02 | 分类号: | B66B9/02;B66B11/02;B66B11/04;B66B13/16;B66B13/30;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宇 高层 消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包括:楼体、升降井、滑槽、齿牙和升降机构,升降井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的前侧中部,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滑槽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的内腔后侧,齿牙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齿牙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左右两侧,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本发明利用齿牙、电机、连接杆、主动锥形齿轮、第一旋转杆、从动锥形齿轮、第一齿轮、第二旋转杆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带动升降平台在升降井的内腔上下移动,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将人群安全带往地面,并且可以使人群远离着火点,可以避免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危害人群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我们的办公室楼层越来越高,在2019年底的时候,我国高度超过200米的大楼数量就已经接近1000座,而预测表明在未来10年内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将突破1000座,而消防车最多只能把水喷到100米的高度,且目前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也只能升到100米左右,而且控制起来还极其困难,另外他对场地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辆只能登高四十米的登高车就有十三米长,三点五米宽了,比一辆普通的大巴还要大,所以很多普通的小区无法进入,所以超过100米高度的火灾救援及消防变得极为困难;
传统的高层楼宇发生火灾通常使用自动喷淋器扑灭火源,当有火情时,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开喷嘴,将大量的水洒向目标扑灭或者是有效的控制住火势,但是与自动喷淋器相连接的水管中并不是随时都有水的,即使使用自动喷淋器可以将火势有效的扑灭,但是发生火灾时危害人身安全的因素还有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浓烟,所以如何使人群有效的疏散至安全位置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无法保证人群可以有效的疏散至安全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包括:楼体、升降井、滑槽、齿牙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井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的前侧中部,所述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槽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的内腔后侧,所述齿牙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齿牙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电机,所述电机螺钉连接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左侧;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套接于连接杆的外壁右侧,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前后两侧右端;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中部,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右侧延伸出升降平台的内腔,所述第一齿轮和齿牙相啮合;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数量为若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前后两侧左端;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二旋转杆的外壁,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左侧延伸出升降平台的内腔,所述第二齿轮和齿牙相啮合,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前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机供电。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设置于升降平台的顶端前侧,所述护栏可以保护站在升降平台上的人群,防止人群跌落升降平台。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块的前侧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后侧。且滑块的后侧相适配插接于滑槽的内腔,所述滑块和滑槽配合可以对升降平台进行限位,防止升降平台的位置发生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B节点(HNB)定位服务
- 下一篇:一种家庭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