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2187.7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由庆;戴彩丽;王天儒;赵光;刘逸飞;王磐;周汉国;高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溜 水压 裂液储层 伤害 机理 评价 装置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注入控制单元,用于基于预设注入参数对储层模拟单元执行注入控制操作;储层模拟单元,与注入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基于预设储层参数创建模拟储层环境,模拟储层环境在注入控制操作的作用下向评价单元输出渗透后液体;评价单元,与储层模拟单元匹配对接,用于对储层模拟单元进行监测并获取对应的监测参数信息,以及获取渗透后液体的液体体积,基于监测参数信息和液体体积生成对应的评价结果。通过对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储层环境进行模拟,并以不同的驱替流体进行实验,以获取在不同的驱替流体作用下对储层环境的伤害机理评价结果,从而有效降低了评价难度,提高了评价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装置、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方法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致密油资源已成为我国常规能源的战略性接替能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重视,而水力压裂开发方法是致密储层高效开发的有效开发方法之一。
但在实际压裂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并非每口成功形成导流裂缝的压裂井都能有效提高产能,有的压裂井经过压裂后原油产能增长幅度很小,部分井甚至在压后发生减产。在研究中发现,虽然现有的压裂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流动性,但同时也存在伤害储层的不利影响,具体的,执行压裂后成分复杂的压裂液进入岩石基质中,多相流体的存在将致使压裂后压裂液流动性大大降低,提高了返排的困难,并进而导致压裂过程产生水敏伤害和水锁伤害。同时水基压裂液破胶后残留在基质孔喉中的残渣也会产生固相吸附伤害。
而现有技术中尚没有可以定量分析不同渗吸过程对基质渗透率影响规律研究的模拟方法,同时也缺少比较不同伤害因素对基质渗流能力影响的评价手段,因此对进一步研究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通过对储层的实际环境进行模拟,并采用不同的驱替流体对实际的油气资源采集过程进行模拟,从而有效降低对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难度,提高了评价精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储层伤害机理的评价装置,所述评价装置包括:注入控制单元,用于基于预设注入参数对储层模拟单元执行注入控制操作;储层模拟单元,与所述注入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基于预设储层参数创建模拟储层环境,所述模拟储层环境在所述注入控制操作的作用下向评价单元输出渗透后液体;评价单元,与所述储层模拟单元匹配对接,用于在所述注入控制操作下对所述储层模拟单元进行监测并获取对应的监测参数信息,以及获取所述渗透后液体的液体体积,基于所述监测参数信息和所述液体体积生成对应的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注入控制单元包括注入压力提供组件和第一管路,所述注入压力提供组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管路按照所述预设注入参数对所述储层模拟单元执行所述注入控制操作。
优选地,所述储层模拟单元包括温控箱体、第二阀、围压控制组件、第三管路以及包覆于所述温控箱体内的第二管路、第一阀、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所述第一阀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容器连接,所述第一容器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容器连接,所述第二容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评价单元匹配对接;所述围压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二阀连接,所述第二阀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容器连接,所述围压控制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容器内施加围压压力。
优选地,所述预设储层参数包括预设温度,所述温控箱体用于将所述温控箱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所述预设温度;所述第二容器内包覆储层岩石资源,所述第二容器用于保持对所述储层岩石资源的所述围压压力;所述第一容器内容纳驱替流体,所述驱替流体在所述注入控制操作的作用下经所述第二管路输入所述第二容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后输出的所述渗透后液体经所述第二管路输出至所述评价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织纱线色彩体系构建方法
- 下一篇:水产品中三种常用麻醉剂的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