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联动效果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539.7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1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匡小燕;冯凯;李学涛;秦茂军;祁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天玑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6 | 分类号: | G06F16/26;G06F16/2458;G06F16/2453;G06F16/242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中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2 | 代理人: | 韩学琴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多源异构大 数据 可视化 联动 效果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联动效果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创建数据源,生成连接模板,配置数据源信息;S2、采用自定义查询语句,对接入数据源进行不同维度的预处理,包括数据二次或多次处理,并缓存预处理结果集;S3、根据步骤S2中缓存的结果数据集和数据集本身特点,选择符合的可视化组件,完成从数据到图表的制作;S4、从步骤S3中的可视化组件中选择需要联动呈现的图表,完成联动设置。有益效果:对异源数据进行多次预处理加工,借助交互式可视化效果配置功能,实现数据内在关系的动态呈现,简化从原始数据到可视化效果呈现的流程,降低大规模数据的可视化绘制和配置难度,提高数据可视化呈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可视化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面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联动效果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存储组件,例如关系型数据库(例如mysql/oracle/postgresql等),文档数据库(mongodb等),列式数据库(hbase等),检索数据库(elasticsearch,solr等),不同数据系统查询方式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通常一个大数据应用系统往往需要依赖于多个大数据存储组件的能力,这增加数据复杂度,对数据信息的挖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视化系统可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直接体现数据之中蕴含的信息。大部分可视化系统都是基于关系数据库进行构建,不具备对各类异构大数据存储组件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能力。另外,可视化系统一般通过界面配置的方式,选择与可视化展示维度相匹配的数据操作方式,但大部分系统的配置能力有限,经常出现无法直接在基础数据上形成预期的可视化展示结果的情况。对于数据联动、钻取等表现数据内里联系的可视化呈现,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逻辑运作才能实现。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联动效果实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可视化联动效果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创建数据源,生成连接模板,配置数据源信息;
S2、采用自定义查询语句,对接入数据源进行不同维度的预处理,包括数据二次或多次处理,并缓存预处理结果集;
S3、根据步骤S2中缓存的结果数据集和数据集本身特点,选择符合的可视化组件,完成从数据到图表的制作;
S4、从步骤S3中的可视化组件中选择需要联动呈现的图表,完成联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创建数据源,生成连接模板,配置数据源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数据源特点,内置数据源连接驱动;
S102、根据数据源连接驱动需求,生成连接信息模板;
S103、准备数据源连接信息,输入到连接信息模板中存储;
S104、启用异步调度任务,测试数据源连接;
S105、连接信息入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采用自定义查询语句,对接入数据源进行不同维度的预处理,包括数据二次或多次处理,并缓存预处理结果集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选择一个数据源;
S202、根据数据和数据源特点,编写数据预处理方法或选择内置预处理流程;
S203、调用异步消息队列,执行数据汇总任务,获取预处理数据结果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天玑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天玑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