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527.4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9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华;姜英涵;张雪霏;李智威;唐学军;董力通;葛艳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6;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设备 资产 技术 寿命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的方法,包括:配电网设备资产质量状态评价,确定配电网设备资产运行质量与技术寿命之间的关系;构建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模型,预测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和最优退役更换时间。本发明提出的预测方法对设备质量的可靠度提升作用最大,可显著降低系统的损失,整体提高了配电网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与供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质量评价和技术寿命预测。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随机性新能源发电以及随机性负荷的并入配网,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对配网质量与成本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电改9号文提出,需要电网企业自身对输配电成本严格管控,需要加强电网安全可靠性管理。为此,需要选取典型配电网设备资产,如变压器、断路器等,对各区域配电网、各类设备资产、各寿命周期阶段对技术寿命多维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对设备资产产生影响的要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构建配电网关键设备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配电网设备质量状况的因素很多,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详细把握,可以有效的评价设备的质量状况。因此,把影响设备质量状况的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描述或反映出配电网设备某方面的特征。然后按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将指标进行筛选,最后构建完整指标体系。
(2)构建配电网差异化设备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差异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确定评价问题中的权数大小,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设备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因素的建立、评价准则的建立以及评价矩阵的建立,最后实现对设备质量状态的评价。
(3)构建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模型,输入相关变量及参数取值,基于步骤(1)和步骤(2)的相关计算,得到配电网设备资产质量状况评价的结果,再用该评价结果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中的GM(1,1)模型对其技术寿命进行预测,得到不同设备技术寿命的预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电网关键设备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图。
图2是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针对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测算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电网设备资产技术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可用于测算配电网不同设备资产的质量状态以及技术寿命。
1、构建配电网设备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挖掘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质量要素,根据要素进行指标选取。然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进行指标体系构建。
(1)在进行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质量要素分析时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设备的基本性能挖掘
设备的基本性能主要有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等级、性能效果这三方面。
技术性能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技术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与动力参数。质量等级是指元器件装机使用之前,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供需双方的技术协议,在制造、检验及筛选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等级。质量等级不同,器件的可靠性水平也不同,通常,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水平也越高
2)从设备的试验状况挖掘
设备的试验状况主要有出厂试验、交接试验等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演唱会系统及观看方法
- 下一篇:反向控制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