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140.9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曙光;王建才;冯啸;李杨;郭振峰;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9/14;G01S1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管片 内部 破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向探视装置、声信号监测模组、可伸缩连接骨架、可拆卸移动电源、管片监测云平台;
所述的可伸缩连接骨架的前端通过万向蛇管连接探视器;所述的探视器用于探测盾构隧道管片内部的图像信号;
在可伸缩连接骨架上安装有声信号监测模组和GPS定位芯片,所述的声信号监测模组用于监测管片在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声音,所述的GPS定位芯片主要用于定位整个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
在可伸缩连接骨架的尾部连接有可拆卸电源,所述的电源为声信号监测模组、GPS定位芯片和探视器提供电量,保证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视器、声信号监测模组和GPS定位芯片均与监测云平台通讯,探视器、声信号监测模组和GPS定位芯片将检测的信号传给监测云平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视器包括红外镜头、信号传感组件、光源组件、镜头保护罩,红外镜头与信号传感组件相连,所述的光源为红外镜头提供光,所述的镜头保护罩用于保护红外镜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视器通过嵌入式连接头与万向蛇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信号监测模组包括声信号传感器、信号输出元件、模组保护壳,所述声信号监测模组通过限位孔与可伸缩连接骨架的强磁插头进行连接,所述声信号传感器、信号输出元件置于模组保护壳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移动电源前端设有两片咬合弧叶与可伸缩连接骨架贴合,通过套箍环实现移动电源可拆式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连接骨架末段设有旋转底座与螺旋柱,所述可伸缩连接骨架内置套筒,套筒内壁设有螺旋导向槽与螺旋柱吻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连接骨架安装辅助握把。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盾构隧道管片内部微破坏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工程资料确定作业区域,打开镜头保护罩,将辅助握把、可拆卸移动电源、可伸缩连接骨架拼接调试测试契合度,打开管片监测云平台调试各监测装置中声信号传感器的精准度;
步骤2:进入现场后按照预定位置进行打孔作业并进行深度确认,通过旋转底座把套筒调至理想状态后放入钻孔,将可拆卸移动电源前端的两片高强度咬合弧叶与可伸缩连接骨架贴合,拧紧套箍环实现将可拆卸移动电源与可伸缩连接骨架固定;放置过程中利用搭载管片监测云平台的显示器观察镜头位置,确保准确到达观测点,若观测效果不佳可打开光源组件进行补光辅助观测;
步骤3:装置预测试完成后,按照计划,在设定位置安装各个检测装置;然后管片监测云平台开始正常工作,管片监测云平台将会记录监测点周围声信号,管片出现破裂平台会自动识别出异常声信号进行报警,根据报警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调出声信号异常点监测装置中红外镜头回传的图像进行观测是否存在裂缝和碳化病害,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录像开关进行取证并进入现场察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1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针单元、芯片剥离拾取装置及芯片剥离拾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