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0904.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隋晓红;张洗玉;罗芳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16/951;G06N3/04;G16Y40/5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杨蕾 |
地址: | 54619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数据 安全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基于物联网数据分类规则为每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并基于每个物联网数据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为每一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为每个访问操作节点配置对应的唤醒秘钥。以数据访问端的身份码的识别结果作为访问操作节点的唤醒秘钥,用户唤醒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后,可实现其访问操作节点配置的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操作。本发明可以尽可能的保护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万物互联的时代下,全球物联网业务迅猛发展。近两年,网络和数据环节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持续增长,物联网的安全性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在实现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实现物联网数据价值的充分利用是目前厄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可以尽可能的保护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物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基于物联网数据分类规则为每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并基于每个物联网数据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为每一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为每个访问操作节点配置对应的唤醒秘钥。
进一步地,以数据访问端的身份码的识别结果作为访问操作节点的唤醒秘钥,用户唤醒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后,可实现其访问操作节点配置的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操作。
进一步地,用户在登录数据访问端时,需录入其对应的生物特征模型,数据访问端通过生物特征模型的识别生成对应的身份码。
进一步地,不同的身份码对应不同的数据访问操作权限,未落入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访问权限、数据操作权限均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数据分类规则和数据访问操作规则基于人工结合机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配置。
进一步地,不同的访问操作节点对应不同的物联网数据集访问操作通道,每一条数据集访问操作通道配置对应的物联网数据通过规则。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物联网数据分类规则为每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
S2、基于每个物联网数据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为每一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并为每个访问操作节点配置对应的唤醒秘钥;
S3、基于访问端的身份码的识别结果唤醒对应的的访问操作节点,并解锁对应的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操作权限;
S4、基于访问操作节点实现完成解锁的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脚本录制的方式,实现每一次访问端访问操作记录的登记,生成对应的访问记录表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于物联网数据分类规则为每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并基于每个物联网数据的数据访问操作规则为每一个物联网数据配置对应的访问操作节点,为每个访问操作节点配置对应的唤醒秘钥,同时不同的访问操作节点对应不同的物联网数据集访问操作通道,每一条数据集访问操作通道配置对应的物联网数据通过规则,在可以实现多元化物联网数据全面整合管理的同时,为每一个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提供三重保证,尽可能的避免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漏洞,可以很好的杜绝非权限内物联网数据访问操作的情况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未经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电路、点火装置以及家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药物基因检测项目管理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