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切平切断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0614.8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4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已;罗剑;周裔军;曹飞龙;王文发;高鹏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滤洁过滤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10 | 分类号: | B26D1/10;B26D7/06;B26D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江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流量 折叠 切断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切平切断机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切平切断机包括底板及上滑板,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切刀上下机构,位于所述上滑板的滤筒松开夹紧机构与滤筒长度对齐机构,设置于旁侧的滤筒前推后拉机构,和与上述各个机构通过气管及电路连接的控制箱。所述刀片上下机构包括无杆气缸、刀片及切断刀架;所述滤筒松开夹紧机构包括滤筒气缸、滤筒上夹具及滤筒下夹具和夹具滑轨。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将滤筒放在滤筒下夹具内,按下刀架运动允许按钮,再按下启动按钮。此时滤筒上夹具下沉,夹住滤筒,刀架带动刀片上下运动,滤筒被设备带动向刀片平移,完成切割。本发明既能实现滤筒两端切平,又能实现中间切断,实现自动化,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产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切平切断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工业化生产,在经过打褶、套装工序形成滤筒后,即进入滤筒切平、切断工序——工序的目的是控制滤芯长度,使切面保持平整并与滤筒轴线垂直。其中切平是指去掉滤筒两端的多余部分,得到特定长度的滤筒半成品且两头端面平整、垂直;切断是指对两端已切平的半成品滤筒再进行对切,得到原长度1/2的特定长度滤筒。例如制作60英寸大流量滤芯,由于滤材原材料幅宽小于该尺寸,所以制造上一般将40英寸滤筒和20英寸滤筒进行热熔焊接满足该长度。其中20英寸滤筒半成品是由一个两端切平后的40英寸滤筒再对切得到。
目前市面上滤筒两端切平的设备,多采用旋转刀片形式,刀片本身外边沿刀锋很薄(无锯齿),靠中心则较厚。在切两端时,切掉的端头部分因为没有约束,会自然被刀片逐渐分离并脱落,从而满足两端切平要求;但当需要对半切断一个40英寸滤筒时,若滤筒两端固定死,则刀片中心因为较厚,强行“挤进”滤芯后,高速旋转的刀片会与滤筒内部滤材剧烈摩擦产生高温,破坏、融化滤材,甚至产生“卡刀”现象;若一头不固定则又因为切割时滤筒发生较大变形,导致切面严重倾斜,且仍不能避免滤材被破坏或融化;此外,若采用厚薄一致的较薄圆形刀片,切割虽更易“挤进”滤筒,但因为刀片直径较大,刀片沿直径的强度又不满足长期使用要求,而滤材依然大面积接触高速旋转的刀面产生摩擦,滤材被破坏和融化的现象还是不能完全避免。若采用带锯齿的圆形刀片,会将切割面切出一个“槽”供进刀用,但滤材结构易被锯齿破坏产生质量问题——故两端切平的旋转刀片形式的设备并不适用滤筒中间切断的要求。
目前40寸滤芯半成品对切无专用设备,多采用人工方式切割(方式1);也有借用服装行业的切布机,靠带状柔性刀片和人手对滤芯的旋转配合进行切割(方式2);还有生产厂家采用电锯切割方式(方式3)。
以上方法,共同问题是效率低,长度不易精确控制,切口不易平整,切平面与轴线不易垂直,且操作者易疲劳;此外,方式2的柔性锯片由于长度较长,在切割时易自身变形导致切割走样;方式3的锯齿锯条会破坏滤材结构,有质量问题风险。从安全角度看,裸露的刀片、锯带、锯条与手近距离配合,也存在一定的工伤风险。
以上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大流量滤芯生产只有专门的两端切平设备,但不能适用中间切断要求。现有手段切断时往往存在断面不平整、断面与轴线不垂直,长度不易精确控制,效率低或损伤滤材的情况。
(2)现有切断方式效率低,不能自动切割。
(3)存在较大割伤风险,存在触电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切平切断机及其使用方法,既能实现滤筒两端切平,又能实现中间切断,且断面平整,设备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大流量折叠滤芯的切平切断机,包括底板及上滑板,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切刀上下机构,位于所述上滑板的滤筒松开夹紧机构与滤筒长度对齐机构,设置于旁侧的滤筒前推后拉机构,和与上述各个机构通过气管及电路连接的控制箱。
所述刀片上下机构包括无杆气缸、刀片及切断刀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滤洁过滤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滤洁过滤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6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