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8423.8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赵昌;李红刚;曹艺;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12 | 分类号: | B23C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口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用于对于机匣等环形工件侧面孔口倒圆的加工,根据构建的圆角轨迹线生成加工程序实现孔口的一次倒圆角,避免进行二次手工打磨抛修补加工,减少了手工打磨抛修,提高了倒圆的加工效率;采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较手工打磨抛修,可以显著提高倒圆的表面质量和倒圆尺寸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操作,消除人为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机匣等环形工件,当其侧面出现通孔(圆形或异形)结构与回转体相贯时,在其内侧就会出现一条空间曲面的相贯线。在机械加工领域,有时需要沿着该条相贯线位置加工倒圆特征。目前对于此类位置的倒圆加工方法,一般是将空间曲面的相贯线投影成二维平面图形,而后采用反倒圆刀铣加工,对于因空间位置差异不能加工到位的区域,再进行手动打磨抛修。二维投影结合手工打磨抛修的传统方法,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存在加工风险,同时倒角的R尺寸难以控制,而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实现对孔口倒圆的一次性加工,不经过手工抛修即可保证倒圆尺寸要求,使得加工更加高效、更加精确、加工一致性和倒圆的表面质量更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孔口圆角尺寸设计反R倒圆铣刀;
步骤2、根据孔的形状和孔口部对应的零件侧壁,构建孔口部的轨迹线;
步骤3、根据轨迹线编制线驱动程序,生成轨迹线数控加工程序;
步骤4、根据轨迹线数控加工程序对孔口进行倒圆加工。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反R倒圆铣刀的刃部直径D1<孔径d,反R倒圆铣刀的R为零件转接R,其圆心距D2=D1-1。
优选的,所述转接R两侧分别设置有轴向侧隙角α径向侧隙角β。
优选的,所述轴向侧隙角α=5°,径向侧隙角β=90°-α。
优选的,所述反R倒圆铣刀的柄部直径D3=D2-2×(R+0.5)。
优选的,步骤2中构建轨迹线的方法如下:
绘制零件的侧壁型面以及孔的形状,提取孔与侧壁型面的相贯线,该相贯线即为孔口部的轨迹线。
优选的,在三维建模软件中构建轨迹线;
所述三维建模软件为UG、pore、solidworks或Rhino3D。
优选的,步骤3中沿法线方向平移相贯线使反R倒圆铣刀与零件转接R重合的情况下轨迹线与刀尖重合。
优选的,所述平移量为0.05mm。
优选的,步骤4中首先对工件进行装夹和确定基准,再调整反R倒圆铣刀的半径及长度补偿值,然后按照轨迹线数控加工程序对孔口进行倒圆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孔口倒圆的加工方法,用于对于机匣等环形工件侧面孔口倒圆的加工,根据构建的圆角轨迹线生成加工程序实现孔口的一次倒圆角,避免进行二次手工打磨抛修补加工,减少了手工打磨抛修,提高了倒圆的加工效率;采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较手工打磨抛修,可以显著提高倒圆的表面质量和倒圆尺寸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操作,消除人为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孔口倒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反R倒圆铣刀尺寸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